约5290字。
2022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逆风行于寒冬,希望始于必然
【作文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新华社与新浪微博和新世相共同发起“年终提问2021”活动,邀请四位时代先行者,对大家提出的成长道路上的困惑和思考予以回应。作为受邀者之一的张桂梅在回应中说到:“我相信,人生在必经的‘寒冬ˈ里,也带着必然的希望。”
张桂梅的回答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暗示了文体——议论文。
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有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观点来写。题干中张桂梅的回答“我相信,人生在必经的‘寒冬ˈ里,也带着必然的希望。”是本题的题眼。
应据此来确立作文的立义,比如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等。在材料方面,可以引用历史上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事迹,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事迹等。
佳作品读
【佳作点评】
逆风行于寒冬,希望始于必然
回顾大航海时代,探索着踏浪前行,不惧艰辛,迎难而上,将散落世界的孤岛连为一体。如今的时代,已不再是山河一隅,道阻且长。科技发展,复兴中华,需要大浪推进,寒冬般的阻难与成功是不会少的,关键在于谁能在寒冬中逆风前行,点燃烛火,满怀希望,寻光前行。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个寒冬中,疫情依旧肆虐。前轮疫情尾声未了,新轮变异毒株已入侵西安,天津。道路之坎坷艰险,防御难度之大,考验着人民。中国政府和人民没有放弃,坚定不移的打抗疫持久战。秉持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的暖心之语,携手全国共同努力,迎来了疫苗、特效药的成就。
寒冬并不可怕,只要满怀希望,希望会驱走严寒。人生也必经寒冬,应点燃烛火,以奋斗与顽强,坚持逢得希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冬英于2020年9月22日与世长辞,享年100岁。25个寒冬,一个世纪中可以发生什么?于己而言,期颐老人李冬英度过他的一生。于国而言,它不仅见证了中国的成立,也见证了中国稀有金属的发展壮大历程。
据中国工程院记载,李东英先生先后参加了近20多种稀有金属的冶炼,其中最为鲜明的是,他的实验记录,整整百页在两弹一星等国防事业及重大军工和国家先进技术高端领域。科研成果的背后,可想而知他付出了多少的精力与时间,他的人生何尝不是布满寒冬与霜雪,但他从未放弃,坚持努力,终于在这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