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8930字,答案扫描。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泉州市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2022.01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5题。(19分)
材料一:
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知:道技合一或匠工蕴道。《庄子》的多篇文章中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本质看法。《庄子》以庖丁解牛、匠石运斧、老汉粘蝉等生动事例告诉人们,古代匠人的技艺能够达到鬼斧神工的至高境界,即所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以19年解牛数千之功力,技法能够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的境地,足以见得,古代工匠精神既是实践的积淀,同时又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而在庖丁的精神境界里,则深蕴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同时也将这种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当代大国工匠高凤林、张冬伟、顾秋亮等,其技艺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都是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从而达到对其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的深刻把握。
从根本上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德性精神。就德性论层面而言,人的一切行为发自内在品格。对完美的追求,精益求精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是内在德性的展现。从道德的观点看,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德性,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德性论认为,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德性行为者作为我们行为的典范。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充当这样一种典范?在苏格拉底看来,具有手工艺的人才真正具有德性。工艺制作是指向善的活动,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从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因而,做一个有德性的人,也就是像匠人那样生活和工作。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坚守质量品质,一生打造精品,把产品的好坏看成自己人格和荣誉的象征,他们就是这样具有优美德性、始终追求卓越的人。我们要以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为榜样,做一个品德高尚而追求卓越的人,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
(摘编自龚群《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高凤林被誉为“金手天焊”,不仅因为早期人们把比用金子还贵的氩气培养出来的焊工称为“金手”;还因为他焊接的对象十分金贵,是有火箭“心脏”之称的发动机;更因为他在火箭发动机焊接专业领域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刚迈出校门的高凤林走进了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氩弧焊组,跟随我国第一代氩弧焊工学习技艺。师傅给学员们讲中国航天艰难的创业史,讲航天产品成败的深远影响,讲党和国家对航天事业的关怀和鼓励。这让高凤林暗下决心,要成为像师傅那样对航天事业有用的人。
为了练好基本功,他吃饭时习惯拿筷子比划着焊接送丝的动作;喝水时习惯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更曾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渐渐地,高凤林日益积攒的能量迸发出来,一次又一次突破、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
上世纪90年代,为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其大喷管的焊接一度成为研制瓶颈。火箭大喷管延伸段由248根壁厚只有0.33毫米的细方管组成,全部焊缝长达900米,焊枪多停留0.1秒就有可能把管子烧穿或者焊漏。
在首台大喷管的焊接中,高凤林连续昼夜奋战一个多月,腰和手臂麻木了,每天晚上回家都要用毛巾热敷才能减轻痛苦。凭借着高超的技艺,高凤林攻克了烧穿和焊漏两大难关,成功焊接出第一台大喷管。但随后的X光检测却显示,大喷管的焊缝有200多处裂纹,面临被判“死刑”的命运。
高凤林异常镇定,他从材料的性能、大喷管结构特点等展开分析,最终判断出:“裂纹是假的”的判断。经过剖切试验,在200倍的显微镜下显示,所谓的“裂纹”,确实只是焊漏与方管壁的夹角所造成的假象。就此,第一台大喷管被成功送上试车台,这一新型大推力发动机的成功应用,使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也让高凤林首次尝到了知识和技术结合的幸福感。
此后,在为长三甲系列火箭焊接第二台氢氧发动机的关键时刻,公司唯一的一台真空退火炉发生炉丝熔断,研制工作一时陷入停滞。要想恢复设备运转,必须有人从窄小的炉口缩着肩膀钻进去,将炉丝重新焊接在一起。那时正值盛夏,炉内氧气本就稀薄,焊接时还要输送氩气进行焊接保护,情况十分凶险。高凤林忍住长期加班导致的胃痛,主动要求钻炉抢险,三进三出,前后近两个小时,成功地焊好炉丝,真空炉恢复了运转。高凤林由此被业内誉为“金手天焊”。
工作期间,高凤林愈发感到知识的可贵。前后9年时间,他在工作之余积极用知识武装自己,先后取得机械工艺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的大专和本科文凭。
(摘自张惠清《高凤林:为火箭铸“心”,为民族铸梦》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庖丁的技法之所以能“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是因为他把对“道”的追求和把握与记忆的完
善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匠工“蕴道”的境界。
B.在苏格拉底看来,工艺制作指向“善”,一个人要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只需要他能够熟练
掌握所从事的技艺,把这类事情做好即可。
C.高凤林成功焊接出第一台大喷管并准确判断“裂纹”的真假,使得新型大推力发动机得以成
功使用,大幅提升了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
D.高凤林在火箭发动机焊接专业领域达到的高度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拥有“金手天焊”的美
誉,这是人们对他高超记忆给予的极高评价。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提及《庄子》文章对工匠精神本质内涵的阐释,意在说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今日
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B.材料二第4段使用精确的数字,既增强了人物通讯的真实性、客观性,也使读者感受到高凤
林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
C.材料二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们的优秀品质,同时综合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描
写,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D.材料一论述工匠精神,材料二报道大国工匠,从不同角度彰显工匠精神的意义,可以帮助读
者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用作材料一第1段最后一句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
A.鲁班被誉为“鲁之巧人”,他创造的许多灵巧实用的工具被广泛应用在现实生活中,让当时
人们从原始、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
B.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随时倾听顾客的要求,耐心解答顾客的
询问,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了人民群众。
C.带电作业工王进在经过无数次的摸索和实验后,选择了带电检修特高压线路的“千秋法”,
获得了“±600千伏带电作业第一人”的荣耀。
D.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为了系统学习桥吊知识和掌握先进技术,在40多岁时开始自学高中课程
还购买了清华大学的教材,从原理上学起。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第2段的行文脉络。(4分)
5.高凤林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品质?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16分)
莫拉哨所•狼牙(节选) 石钟山
莫拉哨所在藏南的边境线上,海拔4678米,半个篮球场大小的院子,最高处山石缝隙中竖着一根旗杆,旗杆上是一面猎猎飘扬的国旗。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往山外,极目远处,路便若隐若现,消失在视线的尽头。山路连着一条公路,通往几十公里外的团部,团部在山的褶皱里。
米小冬命运的改变一切都因那场突然而至的大雪。那是六月初的雪,来得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