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110字。

  2022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仁智勇兼备,人生攀高峰
  【作文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思说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有仁爱心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产生害怕的心理。这是孔子所说的人格修养的三个重点。
  阅读上述材料,比较智者、仁者和勇者的境界,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品读
  【升格示例】
  【原文呈现】
  仁智勇兼备,人生至高点
  ①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认为有了智慧、仁德和勇气,就不会迷惑、忧愁和恐惧。由此可见,想要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唯有三者兼顾,才能达到人生的至高点。
  ②仁就是仁义,有爱心,有道德。一个人道德高尚,就会推己及人,善意地对待别人,光明磊落,便不会忧虑。正如孔子所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想要追求更高层次的人格,仁德必不可少。仁德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的愿望一定是出于为社会为世人的美好心灵,就一定能实现。因为最高尚的愿望一定能带来最理想的结果。动机决定结果,要想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要拥有一个高尚的追求,这是不容置疑的先决条件。在纯粹的、高尚的思想里隐藏着巨大的力量。古今中外,圣人贤士都是以仁义来要求自己的。我国战国时期的四君子,即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和齐国的孟尝君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都以仁义著称,被后人称为“战国四君子”,他们的仁义,成就了千古佳话。仁义,就能得民心,得民心,就可的得天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能够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人民服务的,仁者无敌,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最后的胜利。
  ③有了智慧便不会迷惑,就有了人生的方向和方法。莎士比亚说过:“智慧是命运的征服者。”当然,智慧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人类社会的发展,无不是智慧铸就的。若没了智慧,人们周围便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