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1580字。
眉山市高中2024届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2022.01
语文试题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各题。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奖牌诞生记
10月26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奖牌“同心”揭晓。奖牌是冬奥会景观元素的重要内容,体现着举办国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追求。其发布标志着北京冬奥会在筹办的征程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双奥之城”,奖牌展现文化传承
北京冬奥会奖牌“同心”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寓意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冬奥荣光、全球共享。
“双奥”奖牌正面圆环上面浅刻装饰纹样,均来自中国传统纹样。冬奥奖牌背面圆环上刻有24个点及运动弧线,残奥奖牌背面圆环上刻有13个点及运动弧线,取意古代天文图,象征着浩瀚无限的星空,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象征着冬奥会上运动员群星璀璨,创造精彩。
“双奥”奖牌挂带采用传统桑蚕丝织造工艺,选用红色,与中国春节文化特色相契合。表达对运动员的节日祝福。
“五环同心”,设计传递团结理念
2020年5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杭海与产品设计专业教师李文龙、首饰专业教师刘骁以及几名学生组建了“双奥”奖牌设计小组。
李文龙、刘骁带领部分学生拿出了以玉琮为基本造型的设计方案,尝试在形态优化与新材料的选用等方面有所突破。小组成员林帆受双环玉璧的启发,构思了两环同心奖牌草案。与此同时,小组成员高艺桐受古代铜镜上的同心圆启发,设计了三环同心圆环奖牌样式。
杭海认为这是两个极具潜质的想法。之后,林帆阅读了大量同心圆环玉璧的文献,提出以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五弦玉璧等为视觉来源。经过反复讨论,设计小组确定了“五环同心”的设计,传递了凝聚、团结的理念。设计小组在2020年6月底提交给北京冬奥组委8套奖牌设计方案。
“一起向未来”,共享奥林匹克盛会
2020年8月起,北京冬奥组委组织召开了奖牌设计评审会,确定“同心”为候选方案。
设计小组的成员很快就投入到修改工作中。随后,北京冬奥组委委托上海造币厂进行奖牌打样与测试。设计与制作两个团队围绕着奖牌的打样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研讨。
“我们希望奖牌表面有光泽,但要内敛一些,文字与纹样下凹雕刻,但要有镜面光亮。这样与表面柔和的光泽形成对比,易于识别文字信息。”刘骁说,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手工抛光,工艺复杂程度非常高。
2021年7月13日,北京冬奥组委确认了奖牌的最终设计制作。李文龙表示:“奖牌汇聚了所有参与者的心血,展示出精湛的工艺,也饱含着我们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祝福和期待。”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同心”奖牌构成元素的寓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2022年双奥奖牌“同心”,是本届冬奥会、冬残奥会景观元素重要内容。
B. 奖牌体由圆环加圆心构成,五环同心,体现了“天地合、人心同”的文化内涵。
C. 奖牌背面的运动孤线,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象征冬奥会上运动员群星璀璨。
D. 奖牌挂带选用红色,与中国春节文化特色相契合,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节日祝福。
2. 下列对本文特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标题简明、凝练,表明这则报道的主要内容是“双奥”奖牌的诞生过程。
B. 本则新闻的导语与正文形成倒金字塔结构,正文用小标题彰显层次,清晰严谨。
C. 从文中对奖牌创意及寓意的语言表述,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中华文化自豪之情。
D. 新闻用大量笔墨介绍奖牌的中华元素,表明设计者立足本国文化取材并努力创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心”奖牌从图案设计、挂带织造,到奖牌制作工艺都体现了传统文化元素。
B. 高艺桐受古代铜镜同心圆启发,林帆受双环玉璧启发,设计出“五环同心”样式。
C. 要达到奖牌设计者对图案、文字及光泽的要求,需手工抛光,对工艺的要求很高。
D. 经过设计与制作团队近一年的努力,“同心”通过了北京冬奥组委会设计评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樊锦诗:扎根大漠的国宝守护人
初夏的江南进入梅雨季,杭州溽热的天气与大约3000公里外的西北敦煌迥异,但这两座遥隔山水、看似毫不相及的城市却因为一个人被联系在了一起。
她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1938年,祖籍杭州的樊锦诗出生在北京,自1963年大学毕业后,她便开始了与莫高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相守。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莫高窟在1987年成为中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地,并逐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全球典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