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940字。
苏州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发展大势、时代演变、中国发展机遇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中国传媒业也应该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视角来审视和观察。
②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全球化步伐逐步加快,综合国力全面增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GDP的占比上,2019年与美国仅相差8个百分点,且在体量上也远超位居第三位的日本。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
③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次公共卫生危机,其引发的经济阵痛在原有基础上对全球发展格局将形成更深层次的影响。基辛格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称:“新冠病毒的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世界不会再回到疫情前原本的样子。”“后冠状病毒秩序”将会持续影响国际秩序的演变。
④在世界发展大变局中,世界传播秩序不断演进。20世纪20年代,美国通过废止由美、德、法建立的瓜分世界新闻舆论场的“通讯社条约”,同时凭借语言优势,建立了世界传播的“美利坚秩序”,美国也因此获得了对世界政治经济核心议题的话语权。而在新一轮世界传播秩序的变革中,互联网迅速发展,打破了原有的世界信息传播秩序,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逐渐走向舞台中央。在以人工智能、5G、量子信息技术、VR以及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各国都意识到占领科技高地的重要性。
⑤传媒产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传媒产业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动态的。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互联网对现代传播的影响最为深刻,全球互联网发展已有50年,从2008年至今,互联网开始主导全球信息传播体系,网络空间形成,下一代互联网与未来媒体成为媒介形态主导。媒介融合进一步加强,全球传播体系最终形成;整个社会信息传播格局今非昔比,网络空间体系已经成为观察全球传播体系的主要方式,以网络空间的视角来审视传媒更具有时代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这样重新定义传媒产业:传媒产业是由多种形态的媒介、多种业态的媒体、各种生产内容产品和数据产品的个人、机构与企业构成的媒体集群。因为这些企业、机构或个人在运营过程中大多存在着一定的营利行为,即便一些非营利机构也会与营利行为有关联,所以大部分都具有产业属性,所以,传媒产业包括了传媒企业、事业、机构、个人以及网络空间中的绝大部分主体。
⑥全球化、新技术变革正在深度改变以往的国际关系、国际秩序,传媒在整个社会的发展变革中一路披荆斩棘、破浪前行。对于大变局中的传媒产业,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笫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传媒的发展理念需要跟随时代做岀改变,要重新理解全球化时代的新闻、传媒。第二,我们需要在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两个维度上重新构建现代传媒治理体系和体制。以网络空间治理为例,网络空间治理涉及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层面,对内要建立良性发展的网络空间环境,对外,我们也应该参与全球治理。网络空间的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既有关联又有冲突。网络空间治理是一个多维度、多主体、多层次、多议题的复杂治理体系。第三,国际大变局下,要有自己的信念和坚守,既要面对现实,又要坚守道义,可谓之传媒的道义现实主义理念。“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传媒人应有的使命和信念。
(选编自崔保国、陈媛媛《百年变局下中国传媒业的挑战与机遇》)
材料二:
①在新媒体发展和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转型发展成为媒体共识,媒介产业迭代升级更成为传媒业共同努力的方向。
②首先,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为传统媒体打破生存危局、转型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媒体利用人工智能搭建全媒体平台,激发整个传媒资源进行优化,转变媒介的经营理念,以用户为中心引入互联网思维,从传播领域的生产者、控制者转型为传播生态的共建者,与用户、电商、其他社会组织一起打造共建、共享的泛内容生态平台。如封面传媒:以技术为支撑,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来驱动新型的内容创造;以新型内容为内核和纽带,重新定义人与信息、人与商品、人与服务以及人与人的连接方式;以用户为中心,致力于打造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跨媒体、电商和文娱的泛内容平台。
③其次,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既变革新闻制作方式,又创新新闻制作流程,这必然导致新的新闻产品形态出现。新闻生产是一个社会性过程,新闻产品是一个社会性产品,它们必然带着时代的烙印。在智能化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新闻制作流程,催生新的新闻产品形态,机器新闻、大数据新闻、传感器新闻成为传媒业新兴的新闻产品形式。
④最后,在传统的大众传媒时代,广播、电视、报纸三大传统媒体基于技术与传媒资源的优势垄断了新闻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它们对传媒人才的要求是具备采写编评专业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新闻专业主义职业操守与道德素养。而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媒介融合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传媒业。数据新闻、算法新闻、机器新闻等沉浸式新闻开始在人们的信息消费中占据重要位置。这些新闻的生产制作极大地依赖大数据技术、语音技术、机器视觉、机器学习、计算机编程技术、机器人技术等,由此激发了传媒业对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算法编程、可视化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因此,传媒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或将成为主流。
(选编自金洪旭《论人工智能对新闻传媒业的变革》)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界传播秩序正处在不断变革和演进中,美国所拥有的对世界政治经济核心议题的话语权正遭受有力的冲击。
B. 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逐渐走向舞台中央,打破了原有的世界信息传播秩序,促进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C. 封面传媒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致力打造共建、共享的泛内容生态平台,从而实现了该领域的转型发展。
D. 传统媒体重视传媒人才的专业能力、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操守,智能化媒体对掌握前沿技术的人才需求量更大。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冠病毒流行改变着世界原有的秩序,但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传媒业受病毒流行影响的可能性不大。
B. 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互联网对现代传播的影响最为深刻,它主导全球信息传播体系已有50年之久。
C. 构成传媒产业的企业、机构或个人均存在营利行为,其中的一些非营利机构也会与营利行为有关联
D. 人工智能技术给传媒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智能化媒体也势必成为新闻传媒业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3. 下列应对未来传媒业发展的策略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人机协同,用正确 价值观指导智能机器人的运作,让人工智能新闻能更好现人的主动性和价值观。
B. 深入分析用户的社会属性,深入体察用户的深层次需要,给他们提供真正需要的信息,避免其陷入表层信息。
C. 公众需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这不仅指信息消费素养,还包括信息生产与传播素养、对信息的认同素养。
D. 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研究,建立保障人工智能键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框架。
4. 材料一中原有一句话:“中国科技能力不断追赶发达国家,而这也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兴、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的‘围剿’,以及对TikTok、WeChat等网络应用的封禁。”你认为这句话应接在哪一自然段的后面,请指出并阐明理由。
5. 人工智能助推传媒产业迭代升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因果倒置。根据原文“在新一轮世界传播秩序的变革中,互联网迅速发展,打破了原有的世界信息传播秩序,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逐渐走向舞台中央”可见,应是互联网迅速发展,打破了原有的世界信息传播秩序,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逐渐走向舞台中央。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河水汤汤
汤成难
⑴漫长的黑夜之后,河岸醒来了,带着慵懒气息,温驯,平和,还有点桀骜不驯的样子。河岸上的巴泥草蹿出几寸,结实地交织在一起。父亲光脚走在上面——是的,光脚,除了冬天,其他的季节他都是光着脚丫,妤像要随时下河似的——父亲走路的姿势越来越奇怪,河边挑水或洗衣的人总是会停下手里的活儿,扭过头看——他们还不太习惯那个走在地上的父亲呢。的确,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