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080字。

  河西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8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它不仅是具有历史感的,而且是更具有现实感的。文化自信本身就具有强劲的动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作为文化自信的审美之源,文学艺术的创新是使文化自信具有时代动能、审美标志的主要因素。文艺创新最为突出彰显的应是艺术个性,而文化自信却要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传统中汲取,又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要做到文艺创新,对创作主体来说,应该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时代精神,以宽广博大的爱国胸襟与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进行审美感兴,以         的原创力进行建构,绝非故作猜奇、胡编乱造,也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建立在深厚的生活基础之上的。真正的文艺创新,很少是主题先行、刻意求取的,而是在直面现实的审美感兴中获得的。遍观中外文艺经典,真正能为人们所擎爱、所推崇的作品,并不是表达个人情感,而是表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与造化自然息息相关的“人类情感”。习近平总书记所批评的“只写一已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的创作方法,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成就创新之作的。
  艺术创新必须开创出、彰显出艺术家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充分发挥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远离跟风抄袭,以其独特的观察世界、把握世界的方式,创造出不同以往的艺术形象,讲好         的中国故事。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产生于新颖别致的创新意图。但是,(      )。要实现艺术创新,需要艺术家们坚持艺术训练,熟练乃至         地运用本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在进行临机的创作过程中臻于艺术化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息息相关     厚积薄发     引人入胜     出神入化
  B.休戚相关     养精蓄锐     扣人心弦     炉火纯青
  C.休戚相关     厚积薄发     引人入胜     炉火纯青
  D.息息相关     养精蓄锐     扣人心弦     出神入化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遍观中外文艺经典,真正能为人们所挚爱、所推崇的作品,不仅表达个人情感,还表达了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与造化自然息息相关的“人类情感”。
  B.遍观中外文艺经典,真正能为人们所挚爱、所推崇的作品,不是表达个人情感,而是表达了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与造化自然息息相关的“人类情感”。
  C.遍观中外文艺经典,真正能为人们所挚爱、所推崇的作品,不仅表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与造化自然息息相关的“人类情感”,还表达了个人情感。
  D.遍观中外文艺经典,真正能为人们所挚爱、所推崇的作品,不是表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与造化自然息息相关的“人类情感”,而是表达了个人情感。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仅有创新意图是远远不够的,创作主体还必须具有纯熟的艺术表现技巧及对艺术语言精准运用的能力
  B.创作主体还必须具有纯熟的艺术表现技巧及对艺术语言准运用的能力,仅有创新意图是远远不够的
  C.仅有创新意图是远远不够的,创作主体还必须具有精准的艺术表现技巧及对艺术语言纯熟运用的能力
  D.创作主体还必须具有精准的艺术表现技巧及对艺术语言纯熟运用的能力,仅有创新意图是远远不够的
  4.下列对文学常识及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又称老聃,春秋末期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由老子撰写的《老子》又称《道德经》。
  B.“大学”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出自《礼记》的《大学》与《中庸》《论语》《庄子》被公认为儒学经典,合称“四书”。
  C.夏衍,剧作家。他创作的话剧剧本有《秋瑾传》《上海屋檐下》等,他创作的《包身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报告文学之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