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12020字。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达标调研试卷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应,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应的说法并不是很准确的。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这种不同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须规律”。我们可以说它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这里所说的“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这种政治的权力来推行的。礼是从教化中养成的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的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会因此而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则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双目所视,十指所触的,既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地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而由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无法被保证。尽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
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的“人治”,只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所谓“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法治与人治这两者都需要的特定的权力来推行并加以维系。
B.乡土社会维持秩序的是礼,而非法,亦非人。礼是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其中的生活问题。
C.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律无异,二者的区别在于法律具有强制性,而礼则发自本能。
D.法治和礼治产生在不同的社会情态中,但它们都不适用于靠个人好恶维持秩序的社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的开头通过分析“‘人治’和‘法治’相对应”这一说法,引出了全文论述的关键。
B.文章通过辨析法律、道德和礼三者的区别,说明了社会规范与社会情态有相关性。
C.文章通过厘清概念的方式,否定普通看法,论证了乡土社会是靠礼治维持秩序的。
D.文章先阐发礼治能够维持秩序的本质,后阐发实行礼治的前提,说理层层推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维持社会秩序终究要靠人来执行,所以无论是礼治还是法治,根本上说都是人治。
B.乡土社会实行礼治是基于传统力量,因而变迁急剧的社会或时代难以实现礼治。
C.孔子一再用“克”“约”二字来形容礼的养成,说明人性有恶,是需要教化的。
D.乡土社会若靠教化以使人敬畏和服膺于礼就能维持秩序,那么法律就无须存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1926年,于敏出生于天津,青少年时代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在“亡国奴”的屈辱年代里,他看到的是岳飞《满江红》里“兵安在?膏锋铐。民安在?填沟壑”
的国殇。1949年,他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北大第一届毕业生。导师张宗遂说:“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
在五个核大国中,我国是从原子弹到氢弹突破速度最快的,仅用了2年8个月,于敏对此功不可没。曾有一位日本专家赞叹于敏是“中国国产专家一号”。
新中国成立后,于敏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