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940字。

  保定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丰子恺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他这样理解艺术:“艺术不是技巧的事业,而是心灵的事业;不是世间事业的一部分,而是超然于世界之表的一种最高等人类的活动。”朱光潜赞其“造境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丰子恺以心入画,以简约、朴实的笔墨,创化出一种雅俗共赏的新文人画,体现了传统文人画的现代转型。
  传统文人画萌芽自唐,盛于宋元,讲究画外功夫。士大夫借笔墨抒胸中意气,倡导通过绘画呈现个体生命与精神境遇。历来传统文人画的发展莫不在笔意图式上着墨,在取材上以山水花鸟、梅兰竹菊等为传统表现题材。而丰子恺的作品,打破了传统文人画发展到后期取材狭窄的限制以及风格的程式化,生命历程中一切可爱、可喜、可悲、可怒诸相皆可用水墨速写表现。
  丰子恺笔下的儿童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极具感染力。他自称是儿童的崇拜者,在丰子恺眼中儿童就是真善美的化身。在中国美术史中,孩童题材的文化内涵源自多层面,是儒家孝文化、佛家莲生贵子的生命传承、民间祥瑞祈福等思想的合流。孩童形象早见于秦汉工艺美术,绘画可溯至六朝,而至两宋时期婴戏图盛行,以精细的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儿童状貌或祈子育婴的民俗民风为主。明清时期,以木版年画为载体的“娃娃画”,则以象征性、程式化的表现手法,借用儿童形象来传递美好的愿望,如《观音送子》。与传统婴戏图不同,丰子恺描绘的多是家中子女,他热爱孩子、亲近孩子,将生活中捕捉到的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付诸笔端,表现了与成人差异显著的儿童世界。如他画孩子们玩过家家游戏的《软软新娘子,瞻瞻新官人,宝姊姊做媒人》,幼子瞻瞻头戴礼帽,软软披着红盖头,一左一右地站在阿宝旁,阿宝低头像在说着什么,搭着软软,搀着瞻瞻。丰子恺寥寥几笔就把三个小人儿描绘得惟妙惟肖,将观者带入充满童趣的纯洁世界。
  丰子恺绘画有着浓厚的中国气韵,古诗新画系列是他一生钟爱的创作选题。他善用中国传统诗词中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意象,借用弦月、茶壶、柳枝、卷帘、泛舟、山野等图像元素,营造诗境画趣相得益彰的画境,构建出跨越古今的情感路径,例如取材自李煜《相见欢》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取自李清照《醉花阴》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作品,内蕴精粹。叶圣陶评价道:“以前读这首诗这阕词的时候,心中也曾泛起过一个朦胧的意境,正是子恺的画笔所抓住的。而在他,不是什么朦胧的了,他已经用极其简练的墨,把那个意境表现在他的画幅上了。”
  丰子恺的绘画承袭文人画抒情写意的传统,开辟出丰沛崭新的现实境界,绘画题材大多非传统文人画题材,给观者新鲜的感觉,细腻而令人回味,几乎蕴含了每个人都曾经历或感受过的质朴的情愫,画风面貌辨识度极高,在平实中传递叩问内心的精神力量。这种题材的创新是时代风尚转型的标志,意味着传统文人画向现代艺术语境转向的新面貌。丰子恺遵循传统的书法用笔观念,不拘于传统程式,立足写生精神上的诗意化,融会西方写生观念与中国的诗意,形成了既写实又有中国风骨的新文人画,是20世纪启发民智、传播善良与爱意的艺术大家。
  (摘编自林静静《以心入画,思进美善-丰子恺和他的新文人画》)
  材料二:
  子恺漫画于社会人生亦有批判,但是其最高艺术境界乃在抒情与诙谐。如画一老年人之手执钢笔一如执毛笔,题曰“父亲的手”(后改为“祖父的手”),有时代烙印,老习惯跟不上时代变迁,笨拙而执着,含温婉之同情,于不和谐中蕴诙谐。又如,抗战胜利后,一空炮弹壳中插着鲜花,强烈反差,而不着一字,富有时代之深刻意味。
  子恺先生艺术之独特在另一方面-独树高标,表现童心童趣,抒情融入诙谐,展示了一种美学境界。令人过目不忘者如画孩子持两蒲扇,一前一后,作骑马状,题曰“瞻瞻的脚踏车”。于儿童经验之局限写其心灵之天真,于不起眼的、平常人视之无所谓的现象中发现童心之美。
  子恺漫画艺术生命长存,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彻底将漫画中国化了,简而言之即为:以诗为题,以诗入画,雅俗交融。诗化体现在儿童天真纯洁的诗性上,而且是直接以诗来表现。比如,男孩骑竹竿奔向女孩,题曰“郎骑竹马来”。诗句取自李白,但意味已经变化,在李白是写青梅竹马之情,于儿童仅为游戏,情趣中有谐趣。
  先生高水准之作,引古人大雅之诗入画,诗虽古而画不求高雅,其属上品者往往具平民性质。同样画竹林下茅屋,大幅画面下有二平民装束者,面目不清,题曰“年丰便觉村居好,竹里新添卖酒家”。又如,画一牛过村,题曰“年丰牛亦乐,随意过前村”。全似出自村民之口。这种草根性力求抒平常情,表平静心,逃避讽刺漫画之尖锐性、戏剧性,与儿童性之天然、自然、纯然息息相通。
  (摘编自孙绍振《童心与诗心-读丰子恺的漫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丰子恺认为“艺术不是技巧的事业”,他的新文人画创作只求以心入画,不追求绘画的技巧。
  B.丰子恺的新文人画既有对传统文人画的继承,也有发展和创新,他扩大了取材范围,风格灵活。
  C.丰子恺笔下的儿童形象虽与传统婴戏图有很大不同,但都会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形象。
  D.丰子恺善于表现儿童心灵的天真,从不起眼处发现童心之美,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学境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丰子恺《软软新娘子,瞻瞻新官人,宝姊姊做媒人》画得惟妙惟肖,充满童趣,极具感染力,离不开其精致细腻的绘画手法。
  B.丰子恺《祖父的手》中,一老年人用握毛笔的姿势拿钢笔,表现了老年人笨拙,跟不上时代变迁,重在表现其漫画的批判性。
  C.丰子恺绘画深具中国气韵,他善于运用传统诗词中的文化意象营造画境,传承了抒情写意的文人画传统。
  D.丰子恺漫画之所以有长存的艺术生命,根本原因是他以诗为题,以诗入画,雅俗共赏,彻底将漫画中国化。
  3.下列诗句不能体现作者“童心童趣”的一项是(3分)
  A.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B.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C.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
  D.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运用到的两种论证方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丰子恺绘画作品的特点就是有“心”,不管是“童心”还是“诗心”,亦或是渗透其中的“真心”。下图是丰子恺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谈谈它是如何体现有“心”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得救
  [捷克]雅洛斯拉夫•哈谢克
  为什么要绞死巴侠尔,这是无关故事的宏旨的。临刑的前夕,当看守长端着酒肉出现在他的牢房里的时候,尽管良心上压积着好些罪愆,他还是禁不住笑逐颜开了。
  “这些都是给我的吗?”
  “对,对。”看守长深表同情地说,“最后一顿了,您就吃个痛快吧。回头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