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370字。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诵读古诗文,我们从“衔远山, , ”“野芳发而幽香, ”中感受山河壮丽优美;从“以中有足乐者, ”中学习古人好学淡泊;从“ ,醒能述以文者”“ ,后天下之乐而乐”中体会到古人的民本情怀。
学以致用,我们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 , ”,表达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我们用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 , ”,表达思乡心切却不忘报国的悲壮情感。
2.(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如果你来自北方,喜欢面食,可以点上一笼热气腾腾的柳叶蒸饺;如果来自南方,一zhōng①(A.蛊 B.盅)滋补营养的瓦罐炖汤,会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想尝尝福建本地的风味,由馄饨甲(A.演变 B.演绎)而来的沙县扁肉,皮薄②(A.báo B.bó)馅大、晶莹剔透,再配上放有花生酱的飘香拌面,干稀搭配,好吃不贵。大江南北,只要走进乙(A.闻名遐迩 B.街头巷尾)的“沙县小吃”,都能承受到这些兼容南北风味的平民美食。
沙县小吃,丙。历史上,沙县境内的居民,从中原地区南迁而来,沙县因此成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汇集地,也是中国小吃之乡。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 ②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 乙
(3)下列填入文中丙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史料记载有两百多种,传于当代,盛于明清,兴于唐宋,被誉为中华传统饮食的“活化石”。
B.被誉为中华传统饮食的“活化石”,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传于当代,史料记载有两百多种。
C.史料记载有两百多种,被誉为中华传统饮食的“活化石”,传于当代,盛于明清,兴于唐宋。
D.被誉为中华传统饮食的“活化石”,史料记载有两百多种,传于当代,盛于明清,兴于唐宋。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二、阅读(70分)
3.(6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4.(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韩魏公①器量过人,性浑厚,不为畦畛峭堑②。功盖天下,位冠人臣,不见其喜;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怡然有常,未尝为事物迁动,平生无伪饰其语言。其行事,进,立于朝与士大夫语;退,息于室与家人言,一出于诚。人或从公数十年,记公言行,相与反复考究,表里皆合,无一不相应。
(节选自《忍经》)
【注】①韩魏公:韩琦,北宋大臣,官至宰相,封魏国公。②畦畛(zhěn)峭堑:原指田间的小道和陡峭的壕沟,这里指反差极大的情形。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①韩魏公器量过人 查阅词典:A.器具;B.度量、胸怀;C.才能、本领;D.量词(《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②功盖天下 推测字源:小篆体 (《说文解字》注:“苫也。”)
③怡然有常 参考成语:怡然自得
④立于朝与士大夫语 链接课内: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核舟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
B.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
C.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
D.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退,息于室与家人言,一出于诚。
②表里皆合,无一不相应。
(4)本文段与《岳阳楼记》都写到“进”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