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80字。

  谈创造性思维
  1.把握本文论点,学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2.了解、掌握设问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思路。
  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回答问题。(出示图画和问题) 这幅图也隐含着一种生活的道理:世界是千变万化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由于角度不同,问题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正如苏轼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有趣的话题“谈创造性思维”。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生难字词
  (1)字音
  汲取(jí)     根深蒂固(dì)   锲而不舍(qiè) 
  孜孜不倦(zī)  不言而喻(yù)   持之以恒(héng)
  (2)词义
  【汲取】吸取。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 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读一读,把握观点。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说一说作者论述了哪些主要的观点,是怎样论述的。
  (2)教师出示阅读提示。
  明确:阅读全文,勾画关键句子,分清问题和观点,在阐述“作者是怎样论述”时可以用“首先”“然后”等词语使自己思路清晰。阅读时,特别关注关联语、总结性的词语等关键性语句,它们将帮助你快速把握观点。
  2.速读课文,按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归纳层次
  明确: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问题: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第二部分(第3~12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第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层(第4~5段):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三层(第6~8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
  第四层(第9~12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第三部分(第13段):解决问题:总结,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的关键所在。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课文开头的图形揭示了一个什么问题?开头有什么特点? 
  明确: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从生活中的现象谈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