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530字。
北京市2022届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4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1年3月14日至15日,一场十年不遇的沙尘暴先后袭击蒙古国、中国,吹得人们措手不及。通过沙尘遥感动态监测可知,此次沙尘过程主要从蒙古国开始。强度之大、范围之广,与短时间内空气由暖变冷的异常天气现象密切相关。14日晚,强沙尘暴袭扰蒙古国时,中国内蒙古上空主要是暖空气,而到15日清晨,强冷空气来势汹汹、喧宾夺主。
在这场多年未遇的沙尘暴中,随沙尘一起满天飞的,还有各种谣言。一些境外媒体“趁风扬尘”,混淆视听。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环境和空气污染问题没有国界,对此次沙尘天气起源等作出结论需以科学监测和综合分析为前提。有专家表示沙尘暴就像一支前进的队伍,沿途有沙尘沉降,也有沙尘加入,不能简单说沙尘暴形成于某一地,要进行综合分析。
近期蒙古国、中国西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加之降水稀少,地表条件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发生;另一方面,受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中国西北、华北等地先后出现大风,为这次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此外,与中国毗邻且在上风向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分布着大面积荒漠化土地,是境外重要沙尘源。
多位气象专家表示,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此次异常天气现象的罪魁祸首。北极上空的平流层极地涡旋就像家长一样,管着冷空气这个不听话的“孩子”。北极与赤道之间的温差越大,极地涡旋的能量就越稳定,也越能把冷空气牢牢锁定在极地。可是近年来,北极随全球气候变化而变暖后,极地涡旋对冷空气的束缚力减弱,缺乏“管束”的冷空气变得不稳定,原本集中在一个中心的冷空气会分裂成两个以上的环流,甚至碎裂,导致全球极端天气多发。
(取材于殷耀、张云龙、于嘉、魏婧宇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措手不及:形容沙尘暴突然来袭,使人们一时无法从容应对。
B.喧宾夺主:形容突如其来的强冷空气抢占了暖空气的地位。
C.趁风扬尘:指境外媒体借着此次沙尘暴的源头问题散布谣言。
D.罪魁祸首:指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异常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空气由冷到暖的变化决定了沙尘暴的强度。
B.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判定沙尘天气的源头。
C.北极与赤道的温差是极地涡旋的能量源头。
D.本次沙尘暴导致中国西北华北的强风天气。
材料二:
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有突发性和较大的破坏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土绿化的持续推进、沙区植被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沙尘天气日数呈现减少趋势。
距北京仅180公里的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流动沙地上恢复植被,现已形成112万亩人工林海,大大提高了地面植被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6-10题。
海愚诗钞序【1】
姚鼐
吾尝以谓文章之原,本乎天地。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苟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皆可以为文章之美。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有其一端而绝亡其一,刚者至于偾强而拂戾【2】,柔者至于颓废而暗幽,则必无与于至文者矣。然古君子称为文章之至,虽兼具二者之用,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