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12100字。

  北京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一、情景默写
  1.在横线上默写原句。
  古代诗人登临古迹,常有自然永恒而人世沧桑的感慨。游览黄州赤壁,苏轼唱出“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感叹江水滔滔而风流人物已逝;登临京口北固亭,辛弃疾吟道“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叹惋江山永恒而英雄不再;来到古都金陵,王安石咏出“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________,________”,感慨六朝消亡而寒烟衰草依旧。
  二、选择类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芣苢》出自《诗经》,讲述了一位男子倾慕娴静女子的故事。
  B.《归园田居》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所作,作者叙述了平生志趣,描写田园生活,抒发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
  C.史铁生是当代作家。他的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表达了他在历经沧桑又生机盎然的地坛得到的生命启迪和人生感悟。
  D.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代表作《致云雀》从多方面描绘和赞美云雀,抒发了他对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向往。
  三、名著阅读
  3.下列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教育者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知识传授。
  B.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人的才智有高有低,教育者应当依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
  C.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要开展启发式教学,学生不懂不会就要不断启发指导,直到学会为止。
  D.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对于教育对象,不应因其贵贱、贫富等不同而区别对待,应一视同仁。
  4.阅读《乡土中国》(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在定型生活中长大的有着深入生理基础的习惯帮着我们“日出而起,日入而息”的工作节奏。记忆都是多余的。“不知老之将至”就是描写“忘时”的生活。秦亡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