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380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二)阅读《爬山》,完成18-20题。(共10分)
爬山
①我喜欢爬山。
②山,可不是容易亲近的。得有多少机缘巧合。才能来到山的脚下。其实,到了山脚,也才像看到书的封面:或瑰丽,或淡雅,或雄伟,或玲珑,在这后面,蕴藏着不可知。芳想看到之后的那一页页内容,唯一的办法,是一步步走。
③山是老实的。山也喜欢老实的、一步一步走着的人。
④我们开始爬上方山。路起始处有几户人家,几棵大树,一点花草,点缀着这座光秃秃的山。向上伸展着的路,黄土白石,报是分明。到了一定的高度,便成为连续不断的之字形,从
这面山坡转过去,不知通向哪里。
⑤“云水洞在哪儿?”侄辈问村舍边的老汉。
⑥“在那后面。”老汉仰首指着邻近山峰上的三根电线杆。“还在那杆后而。”他看看我们,笑道:“上吧!”
⑦山路不算险,但因没有修整,路面崎岖,很难行走。我爬到半山腰,已觉气嘴吁吁。转身不需要仰首,便见对面山上云雾缭绕,山脚的几户人家,也消失在那一点绿荫中了。
⑧“能上去吗?”家人问。
⑨当然能的。我们略事休息,继续攀登。又走了一段,我心跳,头也发胀,连忙摸摸衣袋中的硝酸甘油,坐了下来。“不去了,好吗?”家人又问。
⑩当然要去的!只要多休息,从容些就行。我们逐渐升高,山顶越来越近了。
⑪已经有下山的人,他们是从另一侧上去的。“还有多远?"上山的人总爱问。“不远了,快一半了。”“值得看,那洞像天文馆一样。”下山的人说。在同一条山路上,互不相识的人总是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
⑫转过了山头,一条陡峭的路依着山峰向上爬去,尽管不像黄山、华山的有些路那样笔直地挂着,却因路面难于下脚,使得爬山很像爬山。
⑬翻过山头,便是下坡路了。可以看见对面山头上的三根电线杆,“那里就是了!”有人叫起来。大家为之精神一振,不觉加快了脚步。而我还是一步步有节奏地走着。山坳里不再光秃秃,森然的树木送来清凉的空气。走着走着,深深的山谷中忽然出现一堵高大的断墙,巨石一块块摞着,好像随时会倒下来。不知经过了多少年月,多少水流风力和地壳的变化,才叠成了这堵墙。
⑭余下一路风景平淡,我们终于到了云水洞。洞外更像个集市,乱哄哄都是人。洞里会是怎样?
⑮前面的人忽然发出一阵惊叹之声,我们进入了一个大厅堂。头上是一个大圆顶,这样的高大!似乎山也没有这样高。“那么山是空的了。"谁说了一句。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惊叹,灯光灭了,眼前漆黑一片,惊叹声变作惋惜的叹声。我觉得头上便是黑夜的天空本身,亿万年前便笼罩着大地的天空本身。
⑯我们看到石的帐慢,又是这样高大!像是它撑住了黑色的天空。看到洞顶重下的石钟乳,如同小小的瀑布:听讲解员敲了几下石鼓、石钟,鼓声浑厚,钟声清亮,却不知它们的形状。黑暗中看得最清楚的,是路边的一只骆驼。它站在那里,不知有几千万年了。等我们赶到最后一厅时,看到了一座座玲珑剔透的山峰,在忽然明亮的灯光下,宛如仙境。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七年级语文第9页(共10页)
⑰只匆的一督,那宏伟、那奇特、那黑暗都留在了我的眼前。这番见识,是靠一步步走,才得到的。
⑱我们又一步步下了山。山脚的老汉在路边摆出许多块上水石。他问:“上去了?”我对他芙。要知道,无论怎样的高山,只要一步步走,终究可以到达山顶的。到达山顶的乐趣自不必说,那一步步地走的乐趣,也不是乘坐直升机能够体会到的。
⑲不一步步爬,可怎么上山呢。
⑳我喜欢爬山。
(节选自宗璞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8.作者这次爬上方山,在路起始处看到的山,感觉它是 ① :到半山腰看对面的山,则有一种 ② 之感:翻过山头,来到山坳,感觉则是 ③ ;而最终进入到云水洞中,整体感觉则是那样的 ④ 、黑暗久远。这番见识,是靠一步步走,才得到的。(4分)
19.作者善用巧妙的比喻来传达对生活的感悟。请从这个角度,对文章第2段画线语句进行赏析。(3分)
答:
20.本文首尾两段反复强调“我喜欢爬山”,结合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爬山。(3分)
北京市昌平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阅读《母亲的心》,完成第16-19题。(共12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