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20字。
形象题
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又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事物的形象。考查形式主要包括:分析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鉴赏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李 贺
其 一
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 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 ①箨(tuò)落:笋壳掉落。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竹是诗歌常见意象,寄托诗人情志。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的成长启示。(6分)
[我来试做]
结合评分细则给自己打打分: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新竹拔节千尺、脱却尘泥,寄托了作者的凌云之志。②古竹梢可拂云、挺拔坚韧,表现出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感叹。③启示我们即使遭遇坎坷,也不能泯灭凌云之志。
[评分细则]
(1)要点①,答出新竹形象特点(“拔节千尺、脱却尘泥”)得1分,答出寄托情感(“凌云之志”)得1分;
(2)要点②,答出古竹形象特点(“梢可拂云、挺拔坚韧”)得1分,答出诗人情感(“对自己处境的感叹”)得1分;
(3)要点③,答出处境(“遭遇坎坷”)得1分,答出积极的心态(“不能泯灭凌云之志”)得1分。
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问题反馈]
第一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不难理解第一首诗中“竹子”的形象特点及寄托的作者情感。第二首需要联系典故,体会作者处境,体会“叹”的意思,此首的“老竹”不是单纯的托物言志,更多的是借对老竹的描写,感叹自身的处境。不少学生在答题时,没有立足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联系诗歌内容分析。具体问题如下:
①审题不准确,原题有两问,只答最后一问。如:
②对于形象类题目,不会按照从形象特点到作者情感的思路分析,不联系诗歌内容分析意象特点。如:
③不理解事物形象,理解和分析错误。如:
④不能联系两首诗进行探究,特别是回答最后一问时,找不到答题思路,答非所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