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4360字。
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三)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期早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使其基本骨架、内在气质和俊彦风貌在《论语》多视角的反复刻画中脱颖而出并惊艳四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此等等。“君子”一词在《论语》里出现107次,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核心概念,由此足见孔子对君子人格的百般钟爱和悉心打造。冯友兰曾说,孔子一辈子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最突出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思,就是为人的生存寻求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地”。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求索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为了让世人认识和理解他所设计的君子人格,孔子睿智地在《论语》里采取比较排除法,同时论述了比君子高大的“圣人”和比君子矮小的“小人”。关于“圣人”,他对弟子把他奉为“圣人”的做法表示不满和反对,“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他还明确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关于“小人”,他在与君子一系列比照中予以贬责和否定,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就告诉我们:君子一方面不是难以见到、难以企及、仰之弥高,乃至高不可攀的圣人,另一方面也与目光短浅、心胸狭隘、见利忘义、斤斤计较的小人判然有别。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的崇德向善之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尊贵又亲切、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又可学、可做,并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创立了影响中华文明数千年发展轨迹的儒家学派。什么是儒学?有一种观点回答得很干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具体来说,就是认为儒学具有修己和治人两个方面,而这两方面又是无法截然分开的。但无论是修己还是治人,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其枢纽的观念: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上世纪初,北京大学教授的辜鸿铭还断言,孔子的全部哲学体系和道德教诲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君子之道”。
这种观点并非简单地仅从语言逻辑归类上定义儒学,而是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点,无疑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确信文化教养能够提升人的品质,改善社会风气。儒学的价值就是培育具有这种文化教养的人即君子,再通过君子的言行与修为引领社会风尚。儒学是君子之学的观点,对于我们如何理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如何在今天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与当代张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在改造“君子”内涵时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他认为做人应追求君子人格。
B.儒学的“修己”与“治人”目的相同,治人的前提是成为“君子”,而成为君子需“修己”。
C.作者认同儒学是“君子之学”的观点,并引用辜鸿铭“君子之道”的观点来加以证明。
D.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来说明儒学就是君子之学,这更接近儒学的本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阐述《论语》中的君子人格,运用了对比论证,将“君子”区别于“小人”。
B.前两段引用《论语》中语句,都是为了阐明“君子”具有丰富的内涵,增强了说服力。
C.第三段从“修己”与“治人”都离不开成为“君子”这一角度来论证儒学乃“君子之学”的观点。
D.文章阐述了君子内涵的演变、传统魅力及其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逻辑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君子”是《论语》中的核心概念,所以孔子在《论语》中多视角反复刻画“君子人格”,并对比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
B.君子拥有崇德向善的人格,注重追求自身的现实、亲切和平凡,可见可感,人们应该追求君子人格。
C.孔子追求君子人格,反对弟子称其为“圣人”,他认为圣人是自己难以见到、难以企及、高不可攀的。
D.孔子为让世人认识和理解他的君子人格而创立了儒学,当今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积极传播儒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自上世纪90年代依托互联网应运而生以来,我国网络文学在各种力量的合力推动下,快速发展滋长,不断开拓进取,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坛最具活力的文学力量之一,尤其在步入新时代后,网络文学正在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从作品的内容构成和题材分布来看,在持续多元多样的基础上,依托中国历史文化、直面现实生活的创作追求更为突出,向经典文络文学写作取向更为凸显,现实题材作品数量不断增加,网络文学的样态与格局更趋合理,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