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3470字。
西昌市2020-2021学年度下期期中检测
高 一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试题卷8页,答题卡2页。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他试题用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框内,不得超越题框区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有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代以来,很多思想家都把传统社会的弊端之一归咎为“公德阙如”,他们大多认为儒家道德对于树立社会公德观念意义有限。因此,阐明儒家的公私道德观的现代意义,首要之务就是澄清一些现念,转变国人看待儒学的这种思维方式。
“公德”与“私德”主要是根据所涉及的领域来区分的:凡直接涉及他人(尤其是陌生人)的人际交往、群已关系和公共空间、公共财物的领域皆为公共领域,与此相关的道德属公德;凡仅仅直接涉及与个人相关的空间和财物的领域则为私人领域,与此相关的道德属私德。与家庭相关的则相对复杂,比如孝道,儒家的看法是,家庭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有私的性质,亦有公的性质。
实际上,儒家的公德观就蕴含在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恕、直、公等道德观念中。例如,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把它视为“可以终身行之”的道德规范。这里的“人”当然不限于熟人关系,而是抽象化的人。这里的“己”也是普遍的抽象的自我,是经过反思的自我。恕道显然是具有公共性和普遍性的,是针对陌生人的伦理。当然,现代所说的陌生人伦理,最重要的是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这确为儒家相对薄弱之处,在现代社会需要强化。但是,儒家亦非毫无相关的观念意识,儒家经常论说的礼法规矩和诚信观念,都十分有助于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的形塑。
传统“公私”之辨的内涵多种多样。先秦时期注重的是为政者个人品质的公正无私;宋明时期注重的是个人心性修养的超功利境界;清朝时期儒家的“公私”之辨不再聚焦于主体的道德修养,而是注重辨明天下与个体、君与民、群与己等概念之间的本体论关系及其相应的权益关系。
就公德与私德之关系而言,一方面,儒家有公私领域区分的明确观念,如“门内”与“门外”的区分。另一方面,至少在三重意义上儒家认为私德和公德具有连续性,私德乃公德之本。其一,《论语•学而》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本”是草木的根的意思,引申为根本、出发点、生长点,儒家认为家庭私德是培养社会公德的最为切己的出发点。因此,重视家庭伦理教育对扭转整个社会风气有深远意义。其二,儒家认为“成己”(认识自己和完善自己)与“成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辅相成,社会实践有助于个人人格的培养。个人人格的完善有助于个人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其三,《论语•颜渊》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儒家深信社会精英人物的个人私德具有公共的影响力。这不是儒家的一厢情愿,而是事实确实如此,从当下中西方社会公众人物(如官员、明星、公知)的一言一行所产生的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可见一斑。梁启超所谓“断无私德浊下,而公德可以袭取者”,诚乃不刊之论。因此,在当代社会,强调个人的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对于培育社会公德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依旧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代很多思想家认为传统社会的弊端就是缺乏公德,他们认为儒家道德对于树立社会公德意义有限。
B.私德是相对公德而言的,就是人们在私人场所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的道德品质。
C.儒家以“门”为界区分公德与私德,他们认为在门外讲求公德,在门内则讲求私德。
D传统“公私”之分内涵丰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介绍近代很多思想家对儒家道德的看法入手,引出作者的观点:即应该转变这种思维方式。
B.文章分析了孝悌与仁、成已与成物、君子之德与小人之德等的关系,主要论证了私德与公 德相辅相成。
C.《论语》以风喻君子的道德,以草喻小人的道德,说明社会精英人物的个人私德具有公共的影响力。
D.文章围绕儒家公私理念和培育社会公德展开论述,阐述了“公德”与“私德”的关系,指出儒家道德对培育社会公德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庭涉及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兼有公德与私德的特点,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很重要。
B.儒家的公德观在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上较为薄弱,所以培育社会公德不能仅靠弘扬儒家道德。
C.个人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对于培育社会公德具有重要意义。
D.儒家强调君子之德会影响小人之德,可见君子的私德在培育社会公德的过程中十分重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有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以往的重修,其唯一的目标在将已经破敝的庙庭,恢复为富丽堂皇、工坚料实的殿宇,若能拆去旧屋,另建新殿,在当时无不更是颂为无上的功业或美德。但在今天,我们须对各个时代之古建筑负保存或恢复原状的责任。在设计以前须知道这座建筑物的年代,须知道这年代间建筑物的特征;对于这建筑物,如见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