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70字。
七年级(上)语文月考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与积累(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窠巢(kē) 披衰戴笠 贮蓄(chǔ) 朗润
B.粗扩( guǎng) 绿树成茵 着落(zhuó) 应和
C.黄晕(yùn) 淅淅沥沥 抖擞(sǒu) 吝啬
D.酝酿( niàng) 山岛耸峙 棱镜(líng) 镶嵌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吞噬(shì) 咆哮(bào) 毛驴(lǘ) 腊八粥(zhōu)
B.徘徊(huī) 绽开(zhàn) 沉郁(yù) 赤裸裸(luǒ)
C.娴熟(xián) 脱缰(jiāng) 俊俏(qiào) 通宵(xiāo)
D.琼浆(qiōng) 小贩(fàn) 鸿鹄(hú) 呜咽(yàn)
3.下列各项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数学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让同学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D.每一个革命先烈的背后都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响应政府垃圾分类的号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B.从初一年级的分班情况来看,每个班上的男女比例还是比较平衡的,差不多是1:1左右。
C.国庆七十周年阅兵仪式非常精彩,那宏大的场面和铿锵有力的声音至今还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D.通过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我们班在本次校运会中获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春》作者朱自清,选自《朱自清全集》,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济南的冬天》选自《一些印象》,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
C.《观沧海》——曹操——东汉末——《曹操集》
D.《天净沙.秋思》为元代马致远所作,“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被誉为“秋思之祖”。
6.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境连贯的排比句(3分)
书不是胭脂,却会使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人铿锵有力; , ;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人千变万化。
7.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补写出古诗文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2)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4)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6)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里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担忧的句子是
, 。
(8)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抒发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的羁旅愁思的主旨句是
, 。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诗歌鉴赏(共5分)
月夜忆舍弟①
杜甫
戍鼓断人行②,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③未休兵。
【注释】①《月夜忆舍弟》: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此时身处异乡,与兄弟家人分离。舍弟,指自己的弟弟。②断人行:指戍楼上的更鼓声响起后,就开始禁止行人通行。③况乃:何况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