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600字。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和姓名填在答题卡上,正确粘贴条形码。
  3.作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答案的选项涂黑。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严禁使用涂改液。
  5.考试结束后,留存试卷,上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5题。
  材料一:
  ①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伦理观念的现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确切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②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由血缘关系形成和联结起来的旧的氏族公社已经很不够了,这多半是因为它们是以氏族成员被束缚在一定地区为前提的,而这种束缚早已不复存在。地区依然,但人们已经是流动的了。因此,按地区来划分就被作为出发点,这种按照居住地组织国民的办法是一切国家共同的。因此,我们才觉得这种办法很自然;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当它在雅典和罗马能够代替按血族来组织的旧办法以前,曾经需要进行多么顽强而长久的斗争。
  ③第二点就是公共权力的设立。这种公共权力已经不再直接就是自己组织为武装力量的居民了。这个特殊的公共权力之所以需要,是因为自从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后,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已经成为不可能了。雅典民主制的国民军,是一种贵族的、用来对付奴隶的公共权力,它控制奴隶使之服从;但是如前所述,为了也控制公民使之服从,宪兵队也成为必要了。这种公共权力在每一个国家里都存在。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设施,这些东西都是以前的氏族社会所没有的。在阶级对立还没有发展起来的社会和偏远的地区,这种公共权力可能极其微小,几乎是若有若无的,像有时在美利坚合众国的某些地方所看到的那样。
  ④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捐税是以前的氏族社会完全没有的。但是现在我们却十分熟悉它了。随着文明时代的向前进展,甚至捐税也不够了;国家就发行期票,借债,即发行公债。关于这点,老欧洲也已经屡见不鲜了。
  ⑤官吏既然掌握着公共权力和征税权,他们就作为社会机关而凌驾于社会之上。从前人们对于氏族制度的机关的那种自由的、自愿的尊敬,即使他们能够获得,也不能使他们满足了;他们作为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的代表,必须用特别的法律来取得尊敬,凭借这种法律,他们享有了特殊神圣和不可侵犯的地位。文明国家的一个最微不足道的警察,都拥有比氏族社会的全部机构加在一起还要大的“权威”;但是文明时代最有势力的王公和最伟大的国家要人或统帅,也可能要羡慕最平凡的氏族酋长所享有的,不是用强迫手段获得的,无可争辩的尊敬。后者是站在社会之中,而前者却不得不企图成为一种处于社会之外和社会之上的东西。
  (摘编自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改动)
  材料二:
  ①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因此,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国家首先是奴隶主用来镇压奴隶的国家,封建国家是贵族用来镇压农奴和依附农的机关,现代的代议制的国家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工具。但也例外地有这样的时期,那时互相斗争的各阶级达到了这样势均力敌的地步。17世纪和18世纪的专制君主制,就是这样,它使贵族和市民等级彼此保持平衡——它唆使无产阶级去反对资产阶级,又唆使资产阶级来反对无产阶级,使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显得同样滑稽可笑。
  ②所以,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了。现在我们正在以迅速的步伐走向这样的生产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上,这些阶级的存在不仅不再必要,而且成了生产的真正障碍。阶级不可避免地要消失,正如它们从前不可避免地产生一样。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
  (摘编自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恩格斯分析和揭示了国家的起源,阐明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即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演进、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的结果。
  B.国家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用来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尽管国家表现这种本质的形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所不同。
  C.作为社会公权力秩序维护的最大单位,文明国家的警察,都拥有比氏族社会的全部机构加在一起还要大的“权威”。
  D.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和奴役工具的属性却具有历史一贯性。国家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地区来组织社会成员进行社会管理时,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地域关系等非血缘关系成为人们之间联系的唯一纽带。
  B.国家归根结底是人类长期体质进化、生产进化、社会进化、思想进化的产物。
  C.捐税与官吏不是国家的主要特征,但捐税是国家特征的经济支撑,官吏是国家机器的主体,两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支持着国家的主要特征。
  D.民主共和制下,不再正式讲什么财产的差别,但是财富采用了间接地也是更可靠的运用它的权力的方式。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每隔几年决定一次究竟由统治阶级中的什么人在议会里镇压人民、压迫人民——这就是资产阶级议会制的真正本质。(列宁《国家与革命》)
  B.在俾斯麦民族的新德意志帝国里,资本家和工人彼此保持平衡,并为了普鲁士土容克的利益而遭受同等的欺骗。(恩格斯)
  C.国家才是应该注意维护和亲切关怀的人人都要为它效忠;制度是外表的东西,只不过是像衣着一般。(马克•吐温)
  D.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4.材料一中恩格斯提到,国家既然是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兴起的,因此它同氏族组织相比有三个基本的识别特征。请分别指出。(4分)
  5.根据材料二,梳理“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的必要条件。(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夜  色
  古尔纳
  有时,哈米德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已经在这小店里待了很久很久,而且将会在此度过余生。他不再觉得日子难捱,他得意地说,当售货员好,能看到形形色色过路人。店里忙的时候,他脚不着地,一边和顾客们插科打诨,帮他们从货架上取下各种商品,一边为自己的驾轻就熟而沾沾自喜。干得累了,就一屁股坐在一只充当钱柜的箱子上休息片刻。
  姑娘是在某天晚上挺晚的时候到店里来的,当时他正打算关门。见到姑娘,他连声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