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34770字。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学批评家和作者之间的关系来看,中国古典文论提出“知人论世”的宝贵观点。《孟子•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可以说,“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关于批评家和作家之间关系的理想表达。它要求批评家在阐释作品时,要充分了解作者的时代环境、生平经历、思想观念。为何“颂其诗,读其书”要“论其世”呢?孟子接着提出了文学批评根本目的在于“尚友”。这就表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倡导的不是“捧”与“棒”,而是交友。当然,孟子所提出来的“尚友”,并非指批评家和作家之间的一团和气甚至庸俗的友情,而是要对作家的身世、趣味、价值观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目的还是在于正确地阐释文学作品。“尚友”是文学批评的出发点,孟子“知人论世”论因此包含着非常宝贵的思想:文学批评是基于批评家和作家之间的平等关系展开的对话活动,文学批评的整个过程,也是对于作家的同情之了解与了解之同情的过程。
当下文学批评之所以令人不满意,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忽视了文学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常常把文学作品作为阐释文学史的“材料”来运用。文学批评如何阐释作品,如何科学地建立起批评家和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呢?中国古代文论提出“以意逆志”“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等具体方法。这些方法都强调从作品出发。中国古代文论提倡在面对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始终尊重文学作品自身。
“知人论世”的观点把文学作品视为作家个人生活、生命的体现。为此,孟子提出“以意逆志”作为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方式。无论是“知人论世”还是“以意逆志”,都把文学作品视为灌注作者生命情感与思想的生命体。因此,文学作品是探究作者思想情感、价值取向的基本出发点。这样来理解文学批评,不是在文学作品和作家之间建立僵化的对应关系。事实上,如何发现作品的缝隙甚至是空白之处,才是批评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之所在。因此,古代文论还提倡“春秋笔法”“微言大义”这两种解读作品的方法。
“春秋笔法”注重发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义,去发现文字里隐藏的价值取向。“微言大义”则是希望批评家去发掘作品隐含的意义。文学批评对于文学作品的阐发,虽不能脱离作家和文学作品本身,但可以充分发挥批评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所包含的重要价值。因此,“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着眼于从批评家和作品之间的双向关系来解读作品。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提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里的“情动辞发”“披文入情”,所着眼的“情”,也就是刘勰所强调的“知音论”的核心。那么这种“情”如何建立起批评家和作家、批评家和读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呢?刘勰论述“六观”,即“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他认为,要从体裁、语言、创新、风格、引用、音律等看似形式上的问题入手。当文学批评成为冷冰冰的观念阐释载体,当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勾肩搭背,丧失和作家、读者之间的情感传递,文学批评还叫文学批评吗?反观刘勰的“知音论”,倒是批评家应该追求的境界。
(摘编自周新民《在对话中重新感知文学批评的温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最能准确诠释文学批评家和作家密切关系的观点是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论。
B.孟子的“尚友”要求批评家与作家成为朋友,通过高洁的朋友关系对作家有深刻、全面的了解。
C.“以意逆志”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揣测作者本意,比“微言大义”更能体现主观能动性。
D.当下文学批评让人不满意,它应该重新接续中国文学优秀理论传统,以利于其健康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解说孟子“知人论世”的观点,论证了古代文论对当今文学批评的重要意义。
B.文章提到当今中国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目的是引出“知人论世”观点中的具体方法。
C.对文章提到的中国古典文论的观点进行适当诠释,有助于读者对这些概念的深入了解。
D.末段通过引用刘勰《文化雕龙•知音》中的有关内容,论述了文学批评与作品都着眼于“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人论世”是批评家首先了解作品中的情感,然后据此进一步深入理解作家内心的情怀的过程。
B.人们不满于当下文学批评忽略文学作品本身、把文学作品当作阐释文学史“材料”来运用的做法。
C.“春秋笔法”注重发现文字中隐藏的意义和价值取向,解读作品重视批评家和作品之间的双向关系。
D.刘勰的“知音论”要求文学批评家和作家、读者间建立和谐的关系,这是文学批评应该追求的境界。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寻找细微的差别。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解答】(1)A.“目前最能准确诠释……”错误。从原文“可以说,‘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关于批评家和作家之间关系的理想表达”来看,“目前最能准确诠释”过于绝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脱贫了还要好好干
---回访河北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唐宗秀家
王一彪 徐运平 张志锋
一
2019年入冬后的第一场雪,飘洒在太行山深处的骆驼湾,一下子就勾起了唐宗秀的回忆。
那是2012年12月30日,骆驼湾雪后放晴,习近平总书记踏着冰雪就进了村,鼓励乡亲和干部们“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新时代脱贫攻坚战鼓由此擂响。608口人的骆驼湾,满怀信心出发,从贫困发生率79%迈向整村脱贫,谱写着小山村融入小康中国的奋斗诗篇。
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