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2650字。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卷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剑侠小说是武侠小说的分支,炼剑学艺和创术行侠是剑侠小说的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又源自中国民间文化心理的两个支撑点——剑崇拜与游侠精神。围绕这两大主题所衍生出来的许多的炼剑修行、镇妖诛邪、斩奸除佞、匡扶正义的人物形象和传奇故事,都是中国民间文化心理在文学中的集中表现。“剑侠”一词,北宋时期已有记载。苏东坡在《渔樵闲话录》中就曾对唐传奇中的女剑侠发出感慨:“噫!吾闻剑侠世有之矣!然以女子柔弱之质,而能持刀以决凶人之首,非以有神术所资,恶能是哉!”宋•洪迈《夷坚志补》卷一四“郭轮观灯”篇中也有“剑侠”称谓出现。在此之前,虽已有剑侠小说风行于世,但时人尚未以“剑侠”名之。至明代始有人在《太平广记》“豪侠”类的基础上辑唐宋剑侠小说精品编成《剑侠传)一书,“剑侠小说”遂成为此类小说的固定称谓。
唐代以前,未有成熟之剑侠小说问世,但有些作品可看作剑侠小说的雏形。《搜神记•三王墓》是比较重要的作品。这篇小说以铸剑传说为题材,突出宣扬了干将之子赤比的不屈不挠的复仇与反抗精神。小说将复仇与反抗暴政联系起来,塑造了一位自掌正义、为民申冤的侠客形象。这篇小说有剑有侠,剑与侠都是不可或缺的情节要素,推动了后世的剑侠小说创作。受时代风气之影响,魏晋小说情节怪诞,侠客虽以法力行使人间,但此时“剑术”未成。
唐代是剑侠小说的勃兴时期。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此时佛道二教十分流行,人们对宗教深信不疑。加上叙事文体的发展完善,传奇小说的日臻成熟,剑侠小说的大量涌现也就顺理成章了。唐代剑侠小说有数十篇,其中《虬髯客传》《聂隐娘》《红线》《昆仑奴》《崔慎思妾》《贾人妻》《义侠》《僧侠》《兰陵老人》《京西店老人》等篇都是极有影响的作品。唐代剑使小说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质量优异,在中国剑侠小说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世剑侠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叙事手法和“剑术”演示,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依据。
宋元人创作的剑侠小说偏于对唐人小说的模仿,缺乏创新,在情节上不如前人曲折、生动,文笔也没有唐人的气势,人物形象更是远不及唐人小说有神采,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宋元剑侠小说之“剑术”描写,侧重道教法术,如咒语、画符、托梦、隐形之类,与唐代剑侠小说有所不同。再有,宋元剑侠小说内容往往涉及国土沦陷、流浪思乡、亡国之恨。此种差别当与宋元时代道教广为流行,以及异族入侵、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现实有关。
明代是剑侠小说创作的低潮,但有两篇小说对剑侠小说的发展关系重大。一是钱希言所著文言小说集《狯园》中的《青丘子》,二是话本小说《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岗纵谭侠》。
清代是剑侠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此时不但涌现出大量的文言短篇剑侠小说,还出现了《七剑十三侠》《仙侠五花剑》等长篇白话剑侠小说。很多著名的文人如王士禛、蒲松龄、纪昀、袁枚、沈起凤等都加入了作者的行列。尤其到了晚清,社会激荡,民生多艰,这类小说更是充斥坊间,广为流传。在小说内容上,这一期的剑侠小说都自觉地将善恶、忠奸的斗争作为小说的重要情节,剑侠凭借神术入世行侠,造福人类。小说的作者想象力丰富,剑术描写神奇诡异,匪夷所思。清代剑侠小说不但剑术描写神奇,而且炼剑的过程与运剑的方法往往与儒释道的传统观念互相融合,儒家的经世致用、佛教的神通、道教的法术和民间对剑的崇拜心理会合,一起构成神奇剑术的理论依据。如此修炼出来的剑术,自然既具有儒家的伦理道德倾向,又有着佛道救人济物、镇妖除邪的宗教救世精神。清代剑侠小说上承唐代剑侠小说的余绪,下开民国剑侠小说的先河,承上启下,影响深远。
(摘编自罗立群《中国古代剑侠小说的发展及文化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为剑侠小说的两大主题,炼剑学艺、剑术行侠分别源自剑崇拜、游侠精神这两个民间文化心理支撑点。
B.唐代以前虽然未有成熟的剑侠小说问世,但其雏形已经出现,《搜神记•三王墓》就是一个重要例子 。
C.宋元时异族入侵、百姓背井离乡,这种现实影响了当时的剑侠小说,小说内容多涉及国土沦陷、流浪思乡等。
D.清代剑侠小说中炼剑的过程与运剑的方法往往融合了儒家经世致用、佛教神通、道教法术以及剑崇拜心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第三段列举《虬髯客传》等小说,是为了说明唐代是剑侠小说的勃兴时期。
B.文章第二至六段,以时间为序阐述了中国古代剑侠小说的发展历程,逻辑清晰。
C.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文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文化底蕴。
D.文章在分析宋元时期剑侠小说时,既指出其不足,又点明其独特之处,具有思辨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苏东坡《渔樵闲话录》和洪迈《夷坚志补》中都出现了“剑侠”的称谓,可见北宋时期剑侠小说已经普遍流行。
B.魏晋小说情节怪诞,书中侠客多以法力行侠人间,而没有使用剑术,故这一时期并没有出现成熟的剑侠小说。
C.唐代是剑侠小说的勃兴时期,主要因为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寄希望于佛道二教,对它们深信不疑。
D.清代剑侠小说的繁荣体现在多个方而,如涌现大量文言短篇,出现白话长篇,很多著名文人加入创作行列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伺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