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270字。

  2021-2022学年(上)期末考试高2023届语文试题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题总分150分
  3.试卷页数14页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把文化提到如此的高度,把文化置于立国之本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其实,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而文艺家只有拥有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才能够将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追求。古今中外的文艺史说明,只有具备了充分的文化含量的文艺作品才能成为经典,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能够传承文化,将人类文明发扬光大,而且能够参与文化的创造。《诗经》只是一首首诗作?不是,它同时创造了诗经文化。《楚辞》只是一首首歌?不是,它同时也创造了楚辞文化。汉代的石雕是汉代磅礴大气的象征,而元四家的山水则是典型的文人隐逸文化的代表。更不要说四大古典名著了,它们是那么博大精深,直至今天,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影响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取舍与待人接物。这些经典都超越了有限的题材与主题,在文化层面创造价值,构建精神。所以,在文艺创作中,一直有这样一种定律:不管你从哪儿出发,也不管你将镜头与画笔对着什么,你是否有文化追求将影响你创作的高低。
  实际上,文艺创作是有层次的。许多文艺家以为表现什么,就把什么表现好就行了,这种“看山还是山”的创作是无法具有超越性的。只有不断地向高处攀登,向深处开掘,你才能从有限走向无限,也才能写出精神,写出文化,文化是所有成功文艺作品的辉光。
  文化表达是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这样的境界看上去似乎难以达到,其实,就看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追求,有没有这样的自信与自觉。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虽然只是一幅肖像油画作品,画面内容并不复杂,题材可以说再简单不过,但是,它却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甚至是征服了观众,原因就在于它的情感,它的文化的力量。作品通过精湛的油画语言将父亲塑造成了中国父亲的形象、中国农民的形象,它包含着中国传统的亲情文化、农业文化和劳动文化。在特定的时代,罗中立将自己对父亲、对传统农耕文明的理解寄托在作品中,使一幅肖像画超过了人们的接受期待,进入到了深沉厚重的文化氛围之中。罗中立的《父亲》正好说明,艺术需要文化,艺术更要表现文化,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无疑会使文艺创造具有更大的力量。
  因此,说到底,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表现文化,文艺的繁荣一定是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自信更是艺术创造的巨大推力。
  (节选自2021年11月25日《新华日报》汪政《文化自信与文艺创造》,有删改)
  材料二: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源于传统的优秀文化,基于今天的文化繁荣。文化繁荣中必有文艺繁荣,文艺繁荣是丰厚、博大、百花盛开的精神园地,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这些自信的理念与期许,激励着广大作家艺术家去创造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
  毋庸讳言,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人们拥挤在快节奏、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浮动,难得安宁。对于一些人来说,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都在被物化、被抛弃。不少人好像都得了一种迷心逐物、心为物役的“现代病”,得了一种不讲信誉、弄虚作假的“信用缺失症”。中华民族素有的讲诚信、守诚信的优良传统,受到冲击和考验。
  如果经济发展了,精神失落了,国家能够被称为强大吗?历史昭示我们,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同志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今天的时代大环境,呼唤涌现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创造优秀的文艺作品,需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以正能量和感染力去“温润心灵、启迪心智”。比如,一批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组成了“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虽不是专业文艺工作者,但以“爱乐人”的身份,重新拿起青少年时代曾经感动过自己、早已久违的管弦乐器,走到青年学子身边,让青年学子体会音乐给他们带来的人生激励和生命感动,就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悠扬乐声中,青年学子读懂了“青丝华发,未敢忘忧国”。
  观照民族精神的文化自信,不能拘于一格,不应形于一态,不可定于一尊。文化繁荣,需要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当文艺生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当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有了深厚的土壤,也拥有卓越的力量。
  (节选自2016年8月12日《人民日报》04 版 叶小文《文化自信与文艺繁荣》,有删改)
  1.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而文艺家要将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追求,必须拥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B. 要使文艺创作具有超越性,文艺家们应避免“看山还是山”的创作态度,给文艺创作增添文化的光彩,才能提升文艺创作的层次。
  C. 文化自信源于传统的优秀文化,以今天的文化繁荣为基础。文化繁荣是丰厚、博大、百花盛开的精神园地,也是文艺繁荣的重要源泉。
  D. 习近平同志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其历史原因在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民族兴衰的风向标。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经》《楚辞》等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能进行文化传承并光大人类文明,而且能够更好地参与文化创造。
  B. 罗中立将自己对父亲、对传统农耕文明的理解寄托在作品中,使一幅肖像画超过了人们的接受期待,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征服了观众。
  C. 毋庸讳言,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以致于在现代生活中,人心浮动,难得安宁,所以精神世界缺少了关照。
  D. “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以正能量和感染力“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实例,向社会昭示只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就能创造优秀的文艺作品。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艺作品展现时代文化”一项是(   )(3分)
  A. 易卜生的话剧《玩偶之家》是一出家庭悲剧,更是新旧文化之间的冲突。
  B. 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中的人物冲突同时也是社会冲突与文化冲突。
  C. 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从远古文明说到明清文艺思潮,正视一代之文艺作品,探究一代之具体文化。
  D. 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借用“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方法。(4分)
  5. 文化自信密切地联系着文艺创造和文艺繁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的梦应声而碎
  【印度】阿米尔•萨利姆 / 闻春国 译
  这是一条无穷无尽的路。我不知道它会将我引向何处,我只是沿着它一直奔跑。我奔跑,不是因为想要这样,而是我不得不跑。这是一条漫长的路,现在的我已经跑得筋疲力尽,可我还得拼命地奔跑。
  这里是纽约,一座高楼林立、妄自尊大、繁杂喧闹、傲慢无礼的城市。几天前,我作为一个非法移民来到这里。我带着我的梦想走进了另一个梦——纽约:这是我曾经的梦想。
  到了这里,我无处安身。环顾四周,我茫然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