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410字。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 根据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和将要阅读的文本属性,参考《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水平”评价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等的有关表述设计本单元教学目标等。
【单元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 2. 品读、品味诗歌意象,理解诗词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学习小说通过物象,“以小见大”塑造人物的方法。 3. 读懂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小说的主题 4.尝试诗歌写作,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 (2)把握小说叙事和借“物象”抒情的特点。 2.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诗词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尝试诗歌写作。 (2)理解小说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主题。
【教学课时数】 8个课时(1)第1-5课时:诗歌 (2)第6-8课时:小说
【教学设计意图】 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赏析,理解作者借意象抒发的情思,感受诗境,我选择了朗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会文意并初步感受诗歌意境,指导学生分组学习,欣赏诗歌变幻多姿的意境。同时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的《红烛》进行比较,重点感悟《沁园春•长沙》,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毛泽、郭沫若、闻一多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革命抱负,理解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情,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 2. 品读、品味诗歌意象,理解诗词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 3. 尝试诗歌写作,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
2.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诗词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2)尝试青春诗歌写作。
【教学过程】 一、前置作业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前预习文本,先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布置学生预习本单元文本,重点是《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多朗读,注意夯实基础,了解意象概念等。
课堂教学 第一、二课时
(一)导语激趣 (采用多种形式,或自编导语,或以诗入情,或介绍背景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青春是美妙的,青春是昂扬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别样的青春年华。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