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90字。

  师说
  (30分钟 100分)
  基础
  达标 了解韩愈生平及文学主张
  素养
  突破 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说”这种文体特征之方法:
  ①明确“说”的议论文性质;
  ②找准文章议论评述的对象;
  ③仔细比对作者论证的方法。
  题组一 基础通关(30分)
  1.韩愈,字    ,世称    ,卒谥“    ”,作品集有《昌黎先生集》。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    、    、    、    、    、    、    。(10分)
  2.《师说》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写此文的缘由是什么?(10分)
  答:
  3.“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经传”指什么?(10分)
  答:
  题组二 悦读时间(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韩愈与古文运动
  汉朝的时候,官府文告力求“典雅”,以致地方官吏也不能读懂。六朝以骈文为正宗,这几百年间的上行下效,使得先秦诸子和司马迁的还以口语的自然气势为基础的散文一脉,几乎断绝。六朝的杰出诗人们虽然曾经反对当时绮靡的诗体,然而并没有大张旗鼓。初唐四杰也是反对六朝的“宫体诗”的,然而也没有发起一个恢复先秦诸子至司马迁的散文的传统运动。直到安史之乱后,才有韩愈起来大声疾呼,发起所谓“古文”运动。此所谓“古文”,就是先秦诸子到司马迁的散文传统。韩愈的“古文”运动的文体改革的观念,和他的“抵排异端,攘斥佛老”的“尊儒”思想是相为表里的,也可以说是前者服从于后者,所以韩愈自己说:“愈之所以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这种思想上的局限性,使得韩愈的文体改革运动仅仅以模仿先秦诸子的散文为目标,而不能像先秦诸子和司马迁那样以接近人民口语为目标来创造新的散文。史家称韩愈的运动为“古文”运动,倒是很确当的。话虽这么说,我们仍然不能把韩愈的功绩估计得太低。在韩愈之前,隋朝、初唐、盛唐时期,都有过“古文”的名家,可是他们没有像韩愈那样有意识地发起一个运动,因此,“文起八代之衰”的赞词也就不能不落在韩愈身上了。
  我们还应当说,“古文”运动是作为反对形式主义的倾向而出现的。安史之乱后,反现实主义的文学又渐渐抬头。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就是针对这种颓风而发的,并且力图重振汉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