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940字。

  第六单元 10
  基础巩固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余嘉其能行古道
  【解析】 A项,“有”同“又”;B项,“生”同“性”,天性;C项,“受”同“授”,传授。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圣心备焉    备:具备
  而闻者彰 彰:清楚
  B.不积跬步 跬:一步
  金就砺则利 砺:磨刀石
  C.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
  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
  D.吾未见其明也 明:明智
  郯子之徒 徒:同类的人
  【解析】 跬: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D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B.木直中绳,车  柔以为轮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解析】 A、B、C三项均为使动用法,意思分别为“使……走得快”“使……弯曲”“使……学习”。D项为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耻”。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解析】 B项,古义:寄身,托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C项,古义:传播道理,文中指传播儒家思想。今义:通常指传播宗教思想。D项,古义:在文中指对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下列各句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C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马之千里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解析】 C项,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B项,宾语前置句;D项,判断句。
  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唐代古文运动是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废除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一次文体改革运动。
  B. “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传”指的是人物传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