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060字。
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全真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022 年 3 月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 用 0.5 毫 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己保管好,以备评讲)。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 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 的区别。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 更在于雅俗。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 这一观念的问题, 在“曲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 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 的“古雅”了; 而在“沁芳桥”,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通观全篇, 其所涉 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 三曰“不中”。
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 了无新意。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有 人说:“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道:“睢园遗迹。”贾政道:“也俗。”二者一处用《诗 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 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之典; 另一处用睢 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诸”的菟园之典, 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 何被政老称“俗”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 是陈词滥调了, 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
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这看似同雅俗无关, 但所“雅”者, 乃是寓于此间而 得其遗世独立之精神; 若不能意会禁忌之“度”,便是同时俗产生了冲突, 难得独我之幽趣了。 一犯在违制。如“蓼汀花溆”一景, 有人拟出“秦人旧舍”,宝玉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 之典故,本是讲“为避秦乱”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无疑暗藏着 对政治的不满。二犯在重名,“稻香村”最初有人题名 “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 贾政却向众人 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三犯在“颓丧”。在蘅芜苑一处拟联, 有人道:“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众人指出“斜阳”二字不妥,那人便引古诗“蘼 芜满院泣斜阳”句, 众人皆云:“颓丧, 颓丧!”
所谓“不中”,就是本来显然需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准或者说满了,或者明明没有的 景致,却在匾额和对联中生造出来。前者如怡红院之处,有人提出“蕉鹤”,有人提“崇光泛彩”, 宝玉就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 若只说棠, 蕉亦无着落”。后者如在蘅芜苑中清客们的“麝兰芳霭斜阳院, 杜若香飘明月洲”“三程香风飘 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二联。说“不中”是“俗”,似乎也有些不妥,但是“俗”并不只针对 文辞不美, 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各种幽致深蕴 而从生命经验中流露出来,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搬硬造出来的。
从根本上讲,“不入俗”之难在于不能回到自我观照的世界中来,而只在“外部”的典故、 概念和比拟中打转。在这一回中,尤其彰显宝玉才华的, 或者说特别表露出“雅”的含义的, 是连贾政也比较欣赏的“沁芳”桥之命名以及“蘅芷清芬”的对联。“沁芳”之名拟出后,贾政 的态度是“拈须点头不语”,脂评“六字是严父大露悦容也”。宝玉在评价前人时已提出,“雅” 虽要切景,但却不能太“实”,而是要“蕴藉含蓄”;而其“含蓄”处,却是一种真正的“实在”。 之所以“含蓄”,乃在于命名不能是对眼前景致的一般描述或比拟, 而要将自我的生命经验沉浸 于作为整体的园中世界, 并前追古人之生命, 将之也化入此刻自我的生命中来。
所谓“无有一字入俗”,其实就是将自我作为存在者的“主人”去面对真实的世界,面对真 实的此刻的显现。然而古今鲜有人可做到极致, 又知这一“真实”是极难寻找的。这一回的叙 事展现出, 对真实的意义的寻找乃是基于对许多“不真”的表达的涤除与反省,在这种反省之 后重新回归到本真的存在中来, 回归到在此的自我中来, 世界的“真”使从被遮蔽的俗套和成 见中显露现身了。
(摘编自李溪《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 从<红楼梦>第十七回看文人园林》)
材料二
中国古代园林是文人读书治学的场地、修身养性的乐土、结社雅集的处所和文学创作的基 地。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额、对联和刻石等 或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 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拙政园来源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守拙归园田”;沧浪亭的“沧浪” 二字取自屈原《渔父》中的典故,园中临水的“观鱼处”得名于《庄子》“观鱼于濠梁之上”; 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拙政园“留听阁” 用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意。园林中的对联、刻石对仗工整, 寓意深远。留园五峰仙馆题有“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这与李白《独坐敬亭山》 中“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园林散文、题园诗赋是古典文学与园林的另 一种结合形式,如《阿房宫赋》《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汤显祖笔 下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笔下“大观园”更是将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推向了高潮。
(摘编自袁圆《从<红楼梦>大观园看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
材料三
说着, 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 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再进数步,渐向北边, 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 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 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 环抱池沿, 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 上了亭子, 倚栏坐了, 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
‘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 依我拙裁, 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
‘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
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 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 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 亦当入 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籍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 若何? 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 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对大观园各处命名的品评鉴赏, 依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雅俗之辨。
B . 因为认识到园林命名的关键因素, 张岱提出了“无有一字入俗”的园林命名的最高标准。
C.“淇水遗风”“睢园遗迹”被认定为“俗”,因为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
D.“稻香村”拟题“杏花村”获赞赏,贾政却认为不宜用“杏花村”这类已有实指的名字。
2 .根据材料内容,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关于匾额和对联命名的记述, 展现了园林命名是如何在一种细致 的审思及体悟中诞生的过程。
B .园林中匾额和对联为了追求文辞华美,从而生造出此地没有的景致,这不应该归于 “俗”的命名方式。
C.蘅芜苑处宝玉化用旧联拟对“吟成豆蔻诗犹艳, 睡足荼蘼梦亦香”是为了证明“编新不 如述旧”的观点。
D.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因为出自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 会引起游 人“不中”的感受。
3 .结合材料内容,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的一项是( )(3 分)
A.宋代司马光定制过一套古代衣冠,“入独乐园,则衣之”,表达对董仲舒、陶渊明、王子 猷、白居易等七位先贤的敬慕。
B.“园林文学”是园林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掌握园林文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培养园 林类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C .古典园林中洞门有种“穿越”性,“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与古人 造园反复借用的“桃花源”意境有关。
D.未来的园林设计建造者,要想提高园林艺术的理论水平,必须广泛地阅读中国古典园林 文学, 站在更高层次上来鸟瞰园林艺术自身。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一自然段的论证思路。(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红楼梦》第十七回中, 桥上亭的拟名先是“翼然”,后改拟为“泻玉”,最后改拟为“沁 芳”。请结合材料观点,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我的戒烟
林语堂
凡吸烟的人,大都曾一时糊涂, 发过宏愿,立志戒烟,在相当时期内与此烟魔,决一雌雄, 到了十天半个月之后,才自醒悟过来。我有一次也走入歧途, 忽然高兴戒烟起来, 经过三星期 之久,才受良心责备, 悔悟前非。我赌咒着, 再不颓唐,再不失检, 要老老实实做吸烟的信徒, 一直到老耄为止。到那时期,也许会听青年会、俭德会、三姑六婆的妖言,把它戒绝, 因为一 人到此时候,总是神经薄弱,身不由主,难代负责。但是意志一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