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3070字。

  保密★启用前
  2022届西安市阎、高、蓝、周、临五区县高三年级联考(二)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象是广大青少年群体,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学术界对立德树人之“德”的含义,大都是从道德品质层面进行界定,认为主要是指道德。厘清“立德树人”基本内涵,不仅是值得探索的理论与学术问题,更是关系到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践问题。理解立德树人的“德”,要立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要实现树人目标、完成树人任务,首先必须“立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德”,应该是“大德、公德、私德”之总称,与德智体美劳中“德”的含义相同,包括政治、道德、法律,即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治素养三个方面。立德就是要在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塑造青少年道德品质、涵养青少年法治素养方面下大功夫、花大力气。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政治灵魂。要培育青少年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教育引导学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建功立业,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学生品德修养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品德修养的切入点。要培育青少年爱国情怀、集体意识、品德修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引导学生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王树荫《厘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德”的含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学术界认为,立德树人之“德”亦即道德品质,也就是“德智体美劳”中的“德”。
  B.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青少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
  C.教育工作者需要对科学理论理性认同,对历史规律正确认识,对基本国情准确把握。
  D.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要从学会感恩、助人、谦让、宽容、自省、自律等小事起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提出论题后,从对象、目标、内涵、做法等方面对立德树人进行补充和说明。
  B.文章两次引用我国最高领导人的经典论述阐明分论点,使论证更有时代感和权威性。
  C.文章多次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说明道理,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更易被人接受。
  D.文章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围绕“树人”这一根本展开论述,论证思路十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立德树人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任务,必须立足于培养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去认识。
  B.立德树人的“德”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治素养三个方面,属于上层建筑。
  C.个人的理想追求如果不能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就没有什么价值。
  D.在新时代,每一个青少年都能成才,只要时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雕琢自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支撑着人类的工作、生活、健康。然而,一系列数字警示着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有研究显示,按目前的速度,全球平均气温将在2040年左右甚至更早上升1.5摄氏度;自然界780万个物种中,约有100万个正面临灭绝;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约有1/3的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