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1030字。
2020-2021学年(下)期末考试高2022级语文试题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题总分150分
3.试卷页数14页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广袤的大地上,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自然村落。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和发展,再现传统村落质朴之美?
传统村落,既要有“形”,也要有“神”。在修复改造中,设计者要在传统村落物质性的空间存续上做足文章,保护、修复、回归传统聚落形态,强化乡村风貌特色;也要在精神性的文化传承上下功夫,发展、织补、延续传统乡村文脉,在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现代文明的同时,兼顾地域文化的保护,留住乡愁。
在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板万村的改造实践中,团队基于该村保留的大量传统建筑和民族传统文化,从整体改造理念出发展开设计。在“形”的塑造上,对村中尚留的传统木构吊脚楼和风貌迥异的新建砖混房屋,进行了建筑风貌统一修缮设计。同时,团队还在村中人流聚集的地方,设计了可供聊天、休息的木廊、凉亭,为村民搭建起交流空间。
设计助力乡村振兴,更重要的是通过“形”的塑造,激发“神”的活力。设计团队努力将振兴传统工艺、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村落改造相结合。比如,团队将板万村闲置民居改造成刺绣、织布、酿酒等传统手工艺作坊;新建文化传习所、风雨桥;修整戏台;对村小学进行整体改造和扩建,增建了图书馆和文化乡土教室;改建土陶窑以恢复传统制陶工艺……
传统村落的振兴,需要尊重自然、细心呵护大自然的馈赠,还需适应自然、因地制宜。这既是先民的营造智慧,也是传统村落与自然环境相融相生的关键。
浙江松阳县“拯救老屋行动”,强调在改造中尊重当地古村落的原生态,从而绘就一幅别具韵味的“山居图卷”。松阳县群山环绕、云蒸霞蔚,黄墙黛瓦的传统村落置于其中,更添古朴之美。为解决老屋无人居住、村落生机渐失的困扰,设计团队尽可能还原村落传统风貌;同时,保留推开窗见山、抬起头观星的生态特色,使改造后的传统村落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吸引许多外乡人来此体验,写下一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诗篇。
传统村落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自然和人文有机融合的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中长期积淀形成的,饱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构成乡村聚落的建筑,其价值并不完全在于历史长短,还在于不同时代印记丰富真实的整体呈现。所以,传统村落的改造设计,既不能片面还原某一时期的风貌样式,也不能简单移植异域文化以求创新,而应树立在传承中创新的历史观念,通过更新改造,激活已失去原有功能的建筑,延续其生命。
江西德兴市是药材的主产区之一。如何使深山里的村落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对局部老建筑群进行改造以传承中医药文化或许是个答案。
设计团队遵循“结构改造、功能再造、文化塑造、生态营造”原则,对德兴花园村一处曾是学校的老建筑群进行改造活化——完整保留原来校舍一、二层的砖混建筑,并在原来南北向布局的建筑群上,加建东西向的二层钢结构建筑,新老建筑错层叠置,形成了丰富的立体院落空间,创造了崭新的视觉空间形象。设计团队在新建筑群中植入了中医药教学、试验、体验等功能,成功将其改造成了中医药试验培训基地。改造后的建筑群,被杏林馨香浸染,成为带有时代印记的赣鄱文化“新地标”,中医药文化在乡村创新性改造中得到传承。
随着乡村振兴步伐加快,如何让传统村落既不被迅速发展的现代文明抛下,也不被过度开发所破坏,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时代课题。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从传统村落独特的自然形态和人文价值出发,以艺术的视角介入乡村振兴,将有助于实现传统村落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回归。
(摘编自吕品晶《传统村落,回归自然与人文之美》)
材料二:
乡村振兴长期需要城市的支持,具体表现为外界人员与资金的介入。近几年各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前进证明这种外力是不可或缺的,它包括财力与人力(含智力、技术、管理)两个方面,人力比财力更为重要。鉴于乡村振兴的艰巨性、长期性,外力的介入应该建立长效机制,需要政策支持及有组织的引导。我们的高校、规划设计部门也应该把当前对传统村落的热情转化成行动,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性支撑,并为此研究具体的措施,如:长期与短期的人才培养,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乡村课题研究的长期性、针对性、实效性,驻村规划师、建筑师制度的建立等等。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村,对象是农民,主人是村民;今天及未来乡村的居住者、从业者、管理者、享用者主要是当地的村民,虽然不排除未来也可能有城市来的移民,但他们不可能“喧宾夺主”。村民不仅是乡村经济的主人,乡村社会的主角,而且是乡村传统文化的载体与传承人,因此,他们是乡村振兴真正的内在动力。乡村振兴只有以内力为主、外力为辅才有希望,才可持续。
(摘编自朱良文《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传统村落再思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村落的“神”,是指凝聚在乡村聚落形态上的文化,即传统乡村文脉,具体表现为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的现代文明和特定的地域文化。
B. “拯救老屋行动”立足县域实际,发掘老屋价值,对传统民居进行修缮和利用,进一步深化乡村新型业态培育,全面激活了老屋内 生命力。
C. 乡村聚落的建筑的价值与其历史长短没有联系,而与其所饱含的历史信息、文化记忆及其对不同时代印记丰富真实的整体呈现密切相关。
D. 传统村落的振兴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事业,首先靠城市在长效机制下的财力与人力的支持,其次靠农民在乡村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努力。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设计团队在对板万村的改造实践中,综合考虑了各要素的改造和提升,将传统村落内化为具有文化活力的社会结构,外化为具有整体之美的乡村景观。
B. 大自然给予了传统村落宁静优美的环境,传统村落往往与大自然相融相生,人、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在大地上绘就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C. 设计团队对德兴花园村一处曾是学校的老建筑群进行改造活化使中医药文化得到传承的做法,为深山里的村落实现特色发展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D.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村,内在动力是村民,要把发现和培养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带头人作为第一要务,提升村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范畴的一项是( )
A. 黄山宏村别出心裁的“牛型”整体布局 B. 辽西地区典型囤顶式民居建筑
C. 鼓励中青年人外出务工 D. 鼓励中青年人学习舞龙、舞狮
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 材料一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和发展,再现传统村落质朴之美。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
【1~5题答案】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传统村落的‘神’……具体表现为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的现代文明和特定的地域文化”错误,根据材料一第2段“也要在精神性的文化传承上下功夫,发展、织补、延续传统乡村文脉,在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现代文明的同时,兼顾地域文化的保护”可知,选项扩大了概念的外延,“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的现代文明”不属于传统村落的“神”,乡村文脉和地域文化才是传统村落的“神”。
C.“乡村聚落的建筑的价值与其历史长短没有联系”错误,根据材料一第7段“其价值并不完全在于历史长短”可见,选项曲解句子含义,并非没有联系,而是不完全在于历史长短。
D.“首先靠城市在长效机制下的财力与人力的支持,其次靠农民在乡村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努力”错误,根据材料二“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村,对象是农民,主人是村民……他们是乡村振兴真正的内在动力。乡村振兴只有以内力为主、外力为辅才有希望”可知,选项颠倒了材料二两段文字所强调的内力与外力主次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穿布衣的纪念馆
伍宜前
①“啊呀……万八千岁哪,天开地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左执凿,右持斧,哗啦……开州啊,开天辟地第一州;盛山哪,……”离乡多年以后,我驾车过万州,驶回开州时,心里奔涌的都是老父亲吟唱的天地传说。
②大地在川东注定烘托一段传奇。大巴山脉特意在这儿多打了几个皱褶,于是山脉来来回回旋转,将一块一块的小平坝围得严严实实。平坝之外峦麓跌宕,溪涧幽深;水凶滩激,山高路险。远祖賨人,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板楯蛮,骠勇善战,尝出川执干戚舞,助武王伐纣。这股子要杀出去的狠劲,流淌在川东人的血液里,川东硬汉天堑架桥,凌空南北。桥在穷山恶水中富有弹性地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