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3510字。
河南省许平汝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核心模拟卷(中)(三)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城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捧读当代“选学”研究的重要学者力之的《昭明文选论考》(下文简称《论考》),笔者谓此书堪称《文选》研究的扛鼎之作,有着重大的学术贡献,是该研究领域最新进展的优秀成果,且为当今研究该门学科树立了逻辑方法论的标杆。
我向来以为逻辑思维(思想方式与洞察力)是学术研究的灵魂与命脉,亦可以说是利器。问题是,现在不少论著恰恰是不讲逻辑的,甚至是自说自话,从而致使其结论往往是人云亦云,甚至漏洞百出,完全经不起推敲。说严重点儿,这样的文字可谓祸枣灾梨。力之先生是当今《文选》研究领域为数不多的非常重视方法论而以逻辑思辨能力见长的标志性学者,如其在本书中提出并具体运用的“跳出《文选》观《文选》,就整体考察部分”“将古人的问题还归古人,置个别于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考察”“从始点或岔口处辨路向,就原典本身察是非”等研究方法,将会给文史与文献研治者以思维上的启迪,从而推动与促进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是书佳例甚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仅以其《关于<文选>成书研究的方法问题》一文为例而略说之。著者认为,学界对《文选》成书“相关方面的研究存在着不少问题,乃出在研究方法上。而对学术研究而言,文献的支撑与研究方法均是至为重要的,然后者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今仅就‘跳出《文选》观《文选》,就整体考察部分’等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一者,以期对《文选》成书研究的推进有所助益,进而能对相关学科的相关研究有所启迪;二者,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学者们对研究方法有更多的关注与进一步之重视”。
在第一个问题“跳出《文选》观《文选》,就整体考察部分”中,又分为“跳出《文选》以究其编纂工作量之大小”“用就整体考察部分之方法考察《文选》的成书状况如何”“用就整体考察部分之方法考察《文选》编者及其相关问题”;在第二个问题“将古人的问题还归古人,置个别于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考察”中,又分为“以古还古以究《文选》的成书状况”“关于《文选》摘史辞以为所录作品之序的是非问题”“关于李善因某题名与‘集’异而谓其‘误’的问题”;在第三个问题“将相关问题置于文献可信度的层面上考察”中,又分为“从文献可信度的层面上考察《文选》编纂过程之‘两阶段’说”“对前贤时彦之说,先验其所据文献有无问题”;在第四个问题“从情理逻辑的层面上考察”中,又分为“关于选文标准的问题”“关于《文选》的性质:从是私人编纂还是官书性质的角度看”。
统而言之,从上面所举之例看,著者治学甚有独到之处,观此不难体会到其何以能在《文选》研究上取得那么多历史性的突破与贡献。但是著者这些方法还远没有得到学者们应有的重视。我以为忽略这些方法的研究,其结果往往确“似是而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自当明之”。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深广的一部诗文总集,当前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论考》着力解决的是“选学”中之难题,而由于著者研究之得法与对相关文献理解之准确,因此能在一系列问题上得出精当的创造性结论。
(摘编自汤序波《辨路向,察是非,跳出<文选>观<文选>》,《光明日报》2021年7月2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高度认可力之先生的《昭明文选论考》,认为该书堪称《文选》研究的扛鼎之作。
B.作者认为搞学术研究一定要重视逻辑思维,《论考》一书为当代学术研究树立了标杆。
C.力之先生认为要重视相关问题的文献可信度考察,对于前人之说,要先验其所据文献。
D.作为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深广的一部诗文总集,《文选》中存在很多问题有待研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中多处列举力之先生的学术观点,使文章的论述显得客观具体,避免了主观空泛。
B.文章分析力之的典型论文,是为了突出其治学的独到之处,呼吁学者们重视其研究方法。
C.文章对力之先生著述的评述,既有整体评价,又有典例分析,二者相互结合,详略得当。
D.文章中用“我向来以为”“著者认为”等语句,对观点表述做出限制,表明是自己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期望对相关学科的相关研究有所启迪,引起学者们对研究方法的关注和重视。
B.《论考》中研究《文选》的成书状况时采用的是将古人的问题还归古人,置个别于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考察的研究方法。
C.力之先生主张就整体考察部分,跳出《文选》观《文选》,这是其论著《昭明文选论考》研究方法之一。
D.力之先生之所以能在《文选》研究上取得那么多历史性的突破与贡献,得益于他独到的治学方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人类擅长在无生命物体中发现图案,尤其是人脸。想想1976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维京1号轨道飞行器拍下的那张著名的“火星上的脸”,那其实只是光和影的把戏。不仅如此,人们总是在烧焦的吐司和许多其他(非常多的)日常食物中发现他们认为是耶稣的脸。甚至有人创建了一个(现已不存在)推特账户,专门用于整理“物中有面”现象的图片。
这种现象有个更高大上的名字,叫做面孔空想性错视。
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我们不仅能在日常物品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