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90字。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教学设想:诗歌是许多学生很喜欢的文学体裁,但是,许多学生在诗歌鉴赏时往往又措手不及,望而却步。这是语文学习的尴尬局面。因此,诗歌鉴赏重在培养学生自行鉴赏的能力上,包括意象分析、情感体会、美的感悟上等。作为一节现代诗歌鉴赏课,本节课大概包括下面几个要点与环节:第一,学生课前阅读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河》,加强对诗人的了解;第二,注重情感的熏陶与意境的营造,包括播放配乐朗读、学生自读,体会其音乐美,唤起学生的情感;第三,通过分析意象初步解剖诗人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其画面美,在这过程中注重老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中展开;第四,通过解剖诗人寻梦的动因和寻梦的画面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质疑中探讨。
注:本节课为第二课时,第一课介绍了有关新月诗派及徐志摩的生平、创作(包括“三美”主张)以及在康桥的生活,阅读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河》;关于其建筑美将在教学《死水》时一起比较把握。
教学过程: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前边我们已经对新月诗派及徐志摩作了一些了解,同学们也读了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河》,知道徐志摩与康桥的情缘。徐志摩说:“我敢说康河是……”
生:“……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
师:徐志摩在英国求学的剑桥大学就依傍着康河。
(出示康桥、康河、剑桥大学景色的幻灯片)
师:读了《我所知道的康河》,同学们知道徐志摩在这里渡过了一段怎样的生活吗?
生1:徐志摩在这里读书、看流水、望行云。
师:完了?
生2:还有,划船、骑车。
生3:还有追太阳。
师:说得很好。诗人自己说,“在康桥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所在”,“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关于康河,或者说康桥,徐志摩除了1926年写的《我所知道的康桥》外,在之前还写过……
生:《再别康桥》!
师:是吗?我说的是之前,同学们疏忽了《再别康桥》之“再”字。其实早在1923年,诗人就写过了一首诗《康桥再会吧》,只是没有很出名,《再别康桥》是诗人1928年第三次来到英国又即将离开他心爱的母校时写的。
师:不知道是康桥造就了徐志摩,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