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90字。

  静女
  【教学目标】
  1.诵读《静女》,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感与音乐美。
  2.积累《诗经》的有关知识及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通过学习诗歌优美的语言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1.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及通假字。
  2.《诗经》中赋、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3.赏析《静女》,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节奏美。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法
  2.引导点拨法
  3.提问讨论法
  4.分析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风骚”一词是什么意思?学生自主回答。
  老师引导:举例,如《红楼梦》中形容王熙凤“身量苗条,体格风骚”,指女子身段婀娜多姿;举例“卖弄风骚”等,指人举止轻佻;举例,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则指人的文学修养。
  老师提问:那么“风骚”最初的意思是什么?
  它是两个词,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风是指《诗经》的《国风》,骚是指屈原的《离骚》。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浪漫主义的《离骚》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诗经•国风》中的《邶风•静女》。
  二、介绍《诗经》
  老师提问:那么,同学们了解那些关于《诗经》的情况呢?
  1.首先,学生自主归纳《诗经》的有关知识
  2.教师补充并总结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没有明确的作者;
  《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艺术手法为赋、比、兴
  (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
  (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诗经》中最重要的诗歌体式:四言诗,特点是: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三、诵读《静女》,掌握字音字义。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诗的节奏和语调
  2.教师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特点
  3.学生一起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4.老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纠正字音:
  踟蹰(chí chú)    姝 (shū)    俟 (sì)       
  彤(tóng)管       炜(wěi)   洵(xún)    
  归(kuì)荑(tí)  说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