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00字。
自然与生命的契合
——第七单元群文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习品味文本语言,提高语言的感知能力。
2.通过景物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思想,增强思维和审美认知能力。
3.学习认识景物描写中蕴藏的哲理,找到与生命的契合点。
教学重点:
1.品味景物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2.认识景物描写中的哲理,寻找与人物心灵的契合点。
教学难点:
学习认识景物描写中的哲理,寻找与人物心灵的契合点。
教学方法:
1.导读分析法
2.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人生,如同一场旅行,在人生的旅途中,时而高山,时而峡谷,时而坦途,时而歧路。我们或放歌,或悲哭,然而,自然始终以其不变的姿势深情地看着我们,而我们,也就在与自然的深情对望中,找到了与生命的契合。今天,我们就来带同学们学习第七单元的三篇课文,一起去探索生命的价值。
二、范本解读
1.寻象问境
阅读《我与地坛》第一部分3、5两段,比较两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有何区别?
明确:第三段:朱红淡褪 高墙坍圮
玉砌雕栏散落
老柏苍幽 野草荒藤茂盛
残阳 亘古不变 越大 越红 沉静
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特点:古旧、荒芜、沉静
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的?(失魂落魄,苦闷绝望)
为何同一景物在同一个人眼里会有不同的感悟呢?
(一切景语皆情语。生命与地坛叠印在一起,不是自然,而是人化的自然。)
总结:作者当时就如这座古园一样所有的荣耀,浮华,被不幸的命运抛出了正常的生活轨道,这些景不是单纯的景,而是融入情的景,史铁生把自己的生命和地坛叠印在一起,一同享受着时光漂流的韵律。
第五段:蜂飞蚁动 瓢虫升空
金蝉脱壳 露珠滚动
草木竞相生长
特点:生机勃勃
概括:荒芜而不衰败
这些景物给了作者什么样的生命启示?(那些卑微,弱小却生活的精彩的生命向史铁生昭示:活着是一种权利,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好好把握。)
2.依境生情
“我”刚进入“地坛”时的精神状态如何?“我”与“地坛”之间有何相似性?
明确:地坛:一座废弃的古园……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冷落荒芜,被人遗弃的古园。
我: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失魂落魄,被社会遗弃的人。
二者同病相怜。
3.缘情探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