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3150字。

  贵池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命题单位:池州二中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北大的精神传统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所大学的历史比北大更悠久,那么其历史和精神传统有哪些独特与卓越之处呢?有一种说法认为北大最突出的精神传统是自由主义,如果说这一“精神传统”中确有包容学术多元、崇尚学术思想自由的一面,这并不为过。但如果认为某种思想主张和流派是北大唯一的精神传统,那就不确切甚至充满误解。
  自由的根本含义,是没有外在障碍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行为。作为生存主张的自由主义,往往是以个人主义为内核,以个体基于心灵体验和至上感悟为特征的核心价值观;若被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言说,则是具有强烈政治志趣的主张,以自由作为支点和中心,并以自由意志在政治体系和社会生活系统中的存在与贯彻作为主要政治价值取向的思想流派。
  北大在历史上的剧变中并未真正植入与资本主义发展息息相通的自由主义的基因,在笔者看来,其原因至少有三条:一、北大由封建主义的清王朝官办,在世纪之交的时代转换和社会动荡中,虽经搬自西方的自由思想的袭扰,但却始终未充分地获得、生发和张扬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理念;二、在 20 世纪前 30 年所进行的以青年派和东方派、保守派和西化派、文化本位论和文化世界化为对垒双方的论战中,看似占据上风的西化派,也并未充分贯彻西方资产阶级和自由主义的理念;三、无论国家政权随着时代如何变革和更新,北大的主导理念始终是以民族国家利益为上、以天地苍生福祉为念,这与形而上的自由主义主张不仅在实践指向上不同,在价值坐标和精神格调上也迥异。
  因此,北大的精神正统理念应是马克思主义传统,它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精神传统相融合,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和自由人格本来就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当然,北大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并不是一时一节间汲汲汩汩的细水泉涌,也不是无时无刻都浩浩荡荡的平川洪流。从时间、空间和人事相结合的角度看,我认为马克思主义传统在北大的扎根和生长,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也演绎了一种轻重缓急的节奏。
  谈及北大马克思主义传统的起源,不得不首先提到李大钊。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曾任北大图书馆馆长,后任政治系、经济系和史学系的课程教授。李大钊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期间,从河上肇、安部矶雄等人的思想体系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自 1918 年开始,李大钊陆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一系列著作。1920年,李大钊在北大一些科系和其他高校开设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实践的课程。他还在北大红楼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集资建立了收藏共产主义图书的藏书室“亢慕义斋”,启动了以学术和科学的视野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第一块阵地。
  马克思主义传统在北大得以扎根,与以李大钊为首的一批北大人分不开,后者还包括毛泽东、邓中夏、罗章龙等骨干。此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传统在北大的扎根构成了其精神传统之“起”,当然,它在发展节奏上还处于“轻”与“缓”之样态——“轻”是说其影响力还不大,“缓”则指其传播力度、范围和速度仍受局限。
  从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 1949 年新中国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理想和实践的结合上实现中国化、走出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时期,此间大凡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和真谛的人最终都成为革命的领路人,而那些只会背诵马克思主义课本和教条的人则被淘汰出鲜活的中国革命实践的大局。在中共一大的 13 名代表中,与北大有关联的人就占了 6 席。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28 年间,尽管北大仍旧传承着传统中国的文脉和本土思想的命脉,但这些精神资源无疑逐渐现代化和革命化了,北大逐渐成为一所革命学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作为生存主张的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往往是以个人主义为内核,以个体基于心灵体验
  和至上感悟为特征的。
  B. 1918 年,李大钊陆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一系列著作。1920 年,李大钊在北大一些科系和其他高校开设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实践的课程。
  C. 在 20 世纪前 30 年,看似占据上风的西化派在所进行的以青年派和东方派、保守派和
  西化派等派别为对垒双方的论战中,也并未充分贯彻西方资产阶级和自由主义的理念。
  D. 与资本主义发展息息相通的自由主义的基因在北大历史上的剧变中并未真正植入北大的
  精神传统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来自西方的自由思想虽然曾袭扰过中国,但由于北大是在世纪之交的时代转换和社会动荡中由封建主义的清王朝官办,所以与资本主义发展息息相通的自由主义的基因并未真正植入北大。
  B. 形而上的自由主义主张与北大的主导理念不仅在实践指向上不同,在价值坐标和精神格
  调上也迥异。
  C. 作者认为自由主义这一“精神传统”中确有包容学术多元、崇尚学术思想自由的一面,
  但如果把它认为是北大唯一的精神传统,那就不确切甚至充满误解。
  D. 从时间、空间和人事相结合的角度看,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传统在北大的扎根和生长,
  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也演绎了一种轻重缓急的节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李大钊经过不断地求索和鉴别,在各种社会思潮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他是当时
  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革命先驱者。
  B. 回顾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那些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
  主义的革命者最终会被淘汰出鲜活的中国革命实践的大局。
  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是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
  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D. 北大传承着的传统中国的文脉和本土思想的命脉,都将被马克思主义传统所替代,这也
  导致北大逐渐成为一所革命学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问题。
  材料一:相比以前的更新换代,5G 网络是一次更大的飞跃。事实上,站上宣称5G 的“革命意义可与汽车和电力相比”。
  显然,5G 网络会比 4G 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 5G 手机配合上 5G 网络环境,网速可达 4G 的 9~20 倍。而 5G 网络下的延迟也只有 4G 的 1/10。
  5G 的到来也意味着流量的巨大提升——到时候,几乎所有的手机套餐都会提供廉价而且真正不限量的网络流量。另一个巨大的变化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