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6030字。

  江西省上饶市六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小说因地位卑下,作者常攀附经史等强势文体以自高,并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示博学,提高小说的品位,因此,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钱钟书先生早就注意到这一现象,他在《读<拉奥孔>》一文中说:“把它们演绎出来,对文艺理论很有贡献。”可惜一直未受到学界重视。谈文论艺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书画篆刻等无不应有尽有,或由作者直接介入发表,或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艺理论和艺术两个方面。
  文艺理论价值可从三个方面去认识:其一,发表文学艺术创作观点。如小说的虚实问题,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有过精彩论述,指出小说中的“事”真假不重要,关键在于“理”是否“真”。吴娥川主人《生花梦》第一回中说:(小说)“然不必尽实,亦不必尽虚。虚而胜实,则流于荒唐;实而胜虚,则失于粘滞。”认为小说创作应该合理把握“虚”与“实”之间的“度”。《海游记》第一回卷首诗云:“说部从来总不真,平空结撰费精神。入情入理般般像,闲是闲非事事新。”明确说“不真”就是小说的本质,只要描写“入情入理”,就自然新颖有趣。这些言论,无疑进一步深化了冯梦龙的小说虚实论。
  其二,品评作家、作品。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但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红楼梦》第一回借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斥责“历来野史”和才子佳人小说内容“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千部共出一套”;又指出“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宣称《石头记》乃“实录其事”。这段对话涉及小说创作、小说批评和小说接受等诸多问题。作者还借贾母之口,剖析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心态:“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斥责作者缺乏生活体验,胡编乱造,其实是为了获得某种心理补偿。徐述夔《快士传》第一回中则分别指出当时佳人才子、神仙鬼怪等小说有“套语”“虚谈”“太腐”“太俗”“太杂”等缺陷。这些评论都目光犀利,首次揭示才子佳人小说程式化形成的深层原因,有开创之功,为后世学人所取资。
  其三,传述创作技巧。如《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这稗官野史虽说是个顽意儿,其为法则,则与文章家一也;必先分出个正传、附传,主位、宾位,伏笔、应笔,虚写、实写,然后才得有个间架结构。”这乃作者的创作经验之谈。
  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谈文论艺描写的艺术功能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当然,有不少描写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成为“学术之汇流,文艺之列肆”。将理论价值与文学功能完美结合,《红楼梦》堪称典范。如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黛玉称自己喜欢山水诗人,主张写诗不必有太多的束缚,立意最为要紧,若“意趣真”,平仄可以不拘,词句不必修饰。她的文学主张与宝玉相似,宝玉创作《芙蓉女儿诔》,“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这些诗论继承明人“意趣”至上的主张,又表现了宝、黛的率真个性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儒林外史》中蘧太守和鲁编修的文学观念截然相反,蘧太守认为“与其出一个斲削元气的进士,不如出一个培养阴骘的通儒”,他教蘧公孙作诗要“吟咏性情”;而鲁编修则声称“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孤禅,邪魔外道”!他从小把女儿当儿子培养,教她做八股,鲁小姐每日涵玩,诗词歌赋“正眼儿也不看它”。这样,就为后来蘧公孙和鲁小姐的婚姻不幸埋下了伏根。明末清初的很多小说都提出诗贵性情,虽是老生常谈,但置于当时的语境中,具有挑战八股和理学的进步意义。
  总之,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是古代文艺理论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总体成就虽不能与专论比拟,但其中渗透着作者的创作经验,比一般的学者之论更切合实际,既可丰富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也可借此考察文论的传播和接受状况;而且,一般作为小说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发挥着刻画人物性格等艺术功能。因而值得学界关注。
  (摘编自万晴川《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小说作者常在小说中攀附经史、谈文论艺,以提高小说的品位。
  B.小说中讲述的故事让人觉得假其实不重要,“不真”就是小说的本质。
  C.《红楼梦》多次借书中人物之口批评才子佳人小说创作中的不良心态。
  D.明末清初,诗贵性情的观点出现在很多小说当中,客观上具有进步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则从文艺理论和艺术两方面进行了充分论证。
  B.文章第一段引用钱钟书的言论是为了提醒人们在小说中谈文论艺很重要。
  C.文章举《红楼梦》中的例子都能从正面论证曹雪芹在小说中谈文论艺的成功。
  D.对文中所列举的不同作品中谈文论艺的例子,本文作者都是持肯定态度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小说的虚实问题上,《警世通言》与《海游记》的看法大相径庭。
  B.创作时,不少作者为获得某种补偿心理,常在作品中任意想象。
  C.小说中人物代作者谈文论艺,发表错误看法会影响作品的积极意义。
  D.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难以与专论比拟,可以借鉴,用处却不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地区年龄构成情况
  地区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其中:65岁及以上
  全国 17.95 63.35 18.7 13.5
  广东 18.85 68.8 12.35 8.58
  北京 11.84 68.53 19.63 13.3
  浙江 13.45 67.86 18.7 13.27
  青海 20.81 67.04 12.14 8.68
  西藏 24.53 66.95 8.52 5.67
  上海 9.8 66.82 23.38 16.28
  黑龙江 10.32 66.46 23.22 15.61
  新疆 22.46 66.26 11.28 7.76
  内蒙古 14.04 66.17 19.78 13.05
  宁夏 20.38 66.09 13.52 9.62
  云南 19.75 65.52 14.91 10.75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