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1930字。
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 阅读(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人进入老年期,尽管他们已经退出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主战场,但相当多的老年人自愿参与社会发展,他们希望发挥余热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他们也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积极贡献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普通百姓,社区可以成为也必然成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落脚点。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社会参与的主要场所,社区的建设与治理需要老年人的积极参与。
社区作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应对积极老龄化的任务。在结束职业生涯后,老年人归属感的满足便转向家庭、社区等场所。老年人因其群体的特殊性,社区生活不仅能满足其生理和安全层面的需求,更有助于其精神、社交和个人实现等方面需求的满足。老年人通过参与社区治理活动,不断和社区以及居民进行互动,从而和社区产生更多的情感交集,在社区中获得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和爱的需求在社区中获得的满足感又会成为其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的动力。老年人可在参与社区治理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价值,在服务社区的同时,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尊重。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是“积极老龄化”的基础环节。老年人对人生价值实现的追求不随生理机能的老化而衰退,在为社会所认可与接受中继续证明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也是积极老龄化的要义。
中国有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的文化根基与传统,新时代的社区治理离不开老年人的参与和贡献。
中国乡土社会中存在着长老政治。我国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社会治理的模式是:“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最具代表性的“乡绅制度”是秦汉时期的“三老制”和明清的“里长制”。在这些制度下,传统老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教化乡民、约束乡里和协助维持基层社会秩序与稳定等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中国的乡土特色。
当今社会不再是乡土的社会,但把社区营造为生活共同体、要增强共同体的归属感的价值追求不变。现在的老年人不再是传统儒家文化熏陶成长的一代,新一代“老年人人口受教育程度越来越的接受和使用程度不断提升”。让德高望重的老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给他们机会、给他们平台使“老有所为”,让老人所具备的经验、知识和受到的尊崇成为基层治理资源的不可或缺部分。当前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在全国各地已经有良好的实践基础。他们不仅在后单位制社区、农村社区中,也在城市社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苏州市沧浪街道以21名老年人自发组成的“老娘舅志愿服务团队”在调节邻里纠纷、化解居民矛盾等方面成效显著;北京市房山区“风铃志愿者队”成员200余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老年人们通过志愿服务在社区安保维稳、社区建设等方面继续实现自我价值。新时期的老年人正在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到社区治理的实践中,很多的案例都值得总结经验。
(摘编自鞠春彦、李凯《“老有可为”: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实现积极老龄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进入老年期后,就会退出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但仍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积极贡献者。
B.通过参与社区治理活动,老年人获得生理、安全、精神、社交和个人实现等方面需求的满足。
C."乡绅制度"是中国乡土社会中的一种伦理自治制度,体现着国家权力对基层社会的治理。
D.秦汉时期"三老制"和明清时期"里长制"推行的长老政治,是传统中国的一大乡土特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论证结构上采取"总-分-总"的形式,首先提出中心观点,再从两个层面并列地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B.文章围绕"社区可以成为也必然成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落脚点",论证了老年人社会参与落足社区的可行性。
C.作者基于中国长老政治的文化根基与传统,提出了"新时代的社区治理离不开老年人的参与和贡献"的论断。
D.作者从传统乡土社会的长老政治到现代社会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案例,纵向深入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社区生活中,老年人对社区事务的热情和兴趣,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可能要高于青年人。
B.社区承担着应对积极老龄化的任务,"积极老龄化"的基础环节和要义都可在社区生活中实现。
C.当今社会不再是传统的乡土社会,让老年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已经不适合现代中国的农村社会了。
D.让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给他们机会、给他们平台使"老有所为",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12分)
材料一:
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技术领域之一,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强大引擎。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显著带动空间物理、空间天文、空间生物等重要领域基础理论研究,牵引着计算机、精密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形成“箭、弹、星、船、器”的完整体系,在轨卫星超过300颗。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在多领域广泛运用,培育了以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