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060字。

  2022高考一轮复习课:《老子》四章学案
  【学习目标】
  一、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
  二、理解《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提高写作水平。
  【导入学习】
  老子是有极大智慧的古代哲学家。他观察了自然方面天地以至万物变化的情状,他观察了社会方面历史的、政治的、人事的成与败,存与亡,祸与福,古与今相互间的关系与因果,他发现并了解事物的矛盾性比任何一个古代哲学家更广泛更深刻。他把这种矛盾性称为道与德。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自主学习】
  一、文化常识
  1.《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2.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道家强调凡事均无须强求,应顺应自然,达至“道”的最高境界。道家精神的超脱,不局限于形驱,只求逍遥及心灵上的开放。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代表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合作学习】
  二、课内重要文言挖空训练
  三十辐(                                          )共一轂(                                           ),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     )以(     )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