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780字。
专项集训 文言文阅读
集训1
(5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徙开封之雍丘。天圣初,举进士( ),开封、试礼部皆第一。时亲策贤良( )、茂才( )等科,而命与武举人( )杂视。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 ),命有司( )设次具饮膳,斥武举人令别试。”诏从之。密州豪王澥私酿酒,邻人往捕之,澥绐( )奴曰:“盗也。”尽使杀其父子四人。州论( )奴以法,澥独不死。宰相陈尧佐右( )澥,庠力争,卒抵( )澥死。帝遇( )庠厚行且( )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宝元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庠为相儒雅,练习( )故事,自执政,遇事辄分别是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徙郓州,进给事中( )。参知政事范仲淹去位,帝问宰相章得象,谁可代仲淹者,得象荐宋祁。帝雅( )意在庠,复召为参知政事。皇祐中,迁工部尚书( )。三年,祁子与越国夫人曹氏客张彦方游( )。而彦方伪造敕牒( ),为人补官,论死。谏官包拯奏庠不戢( )子弟,庠亦请去。乃以刑部尚书( )知河南府,后徙许州,又徙河阳,再迁兵部尚书( )。数言:“国家当慎固根本,畿辅( )宿兵( )常盈四十万,羡( )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以司空( )致仕( )。卒( ),谥元献。庠自应举时,与祁俱以文学名擅天下,俭约( )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 ),尝校定《国语》,撰《补音》三卷。天资忠厚,尝曰:“逆诈恃明,残人矜才,吾终身弗为也。”沈邈尝为京东转运使,数以事侵庠。及庠在洛,邈子监曲院( ),因出借县人负物,杖之,道死实以他疾。而邈子为府属所恶,欲痛治之以法,庠独不肯,曰:“是安足罪也!”人以此益称其长者。
(节选自《宋史•宋庠传》)
【释词】
进士(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 贤良(德才兼备的人;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茂才(即秀才,汉代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明清时代科举考中的秀才有时也沿用此名;优秀人才) 武举人(科举时代,武乡试及第者) 故事(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 有司(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泛指官吏) 绐(欺骗;欺诈) 论(衡量,评定) 右(帮助,偏袒) 抵(抵偿) 遇(相待,接待) 行且(将要) 练习(熟悉谙习) 给事中(官名。秦始置。秦汉时代为加官名。无论何官,加上“给事中”,就可接近皇帝,出入宫禁。魏晋之后,才逐渐成为正员) 雅(平日,向来) 工部尚书(官名。隋始设工部尚书掌管工程建筑,为工部长官。唐宋以后,工部为六部中最末一部,郎官的升迁总是从工部开始,工部尚书是尚书中资历最浅的。后代也称工部尚书为大司空) 游(交往,交际) 敕牒(授官的文书,委任状;诏书的一种) 戢(止息) 刑部尚书(官名。为刑部长官,唐代的刑部尚书为正三品,掌律令、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自隋以后,除辽代外,各朝均置此官,但所掌并不完全相同) 兵部尚书(官名。为兵部最高长官,负责全国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 畿辅(京城附近地区) 宿兵(驻扎军队) 羡(盈馀) 司空(官名。西周始设,主管土建工程。西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后称“司空”)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 俭约(节俭) 讹谬(讹误错谬。多指文字、训读方面) 曲院(妓院;酒坊、制曲的场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B.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C.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D.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举人”原指被荐举的人,唐宋时指地方推举赴京应科考者,明清时指在每年一次的乡试中合格者。
B.“刑部”又称“秋官”“宪部”,负责审定律令及审核刑狱,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古代六部。
C.“河阳”中“河”专指“黄河”,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之阳”,故“河阳”指黄河北岸的某地区。
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分别记录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庠喜好读书,精通文献经典。他在府、部举行的科考中表现优异,后考中进士;他到老读书也不倦怠,并擅长考证书中的错误,曾撰写过《补音》三卷。
B.宋庠为官正直,遇事辄分是非。豪强王澥私自酿酒并骗奴仆杀人。面对宰相的袒护,宋庠据理力争,终判王澥死罪;谏官包拯上奏说宋庠没能严格要求子弟,宋庠请求离职。
C.宋庠德才兼备,深得皇上重用。他为人生活俭约,不好声色,为相气度儒雅;他曾两次任参知政事,第二次是宰相力荐他,并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D.宋庠天资忠厚,人称其为长者。他终生不残害别人,不恃才傲物;他不记恨欺凌自己的沈邈,并在沈邈之子杖打的欠物县人死于道路一事上据实从宽处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设次具饮膳。
(2)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 )典( )军卫( ),故俭雅与秦王游( ),同在太原。俭见隋政浸( )乱,阴( )说秦王建大计。高祖尝召访之,俭曰:“公日角龙廷( ),姓协图谶( ),系天下望久矣。若外啸豪杰,北招戎狄( ),右收燕、赵,济河而南,以据秦、雍,汤、武( )之业也。”武德( )初,迁中书侍郎( )。吕崇茂以夏县反,与刘武周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