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780字。
2022年天津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三)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其中第Ⅰ卷共l1题,共27分;第Ⅱ卷共13题,共93分)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蜷伏(juǎn ) 虔诚(qián) 一代天骄(jiāo)
B.畸形(jī) 狡黠(xiá) 纷至沓来(tà)
C.冗杂(rǒng) 濒临(pín) 呕心沥血(ǒu)
D.诀别(jué) 聒噪(guā) 如火如荼(tú)
【答案】B
【解析】
A. 蜷伏(juǎn)——(quán);
C. 濒临(pín) ——(bīn);
D.聒噪(guā)——(guō);
故选B。
2.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放眼春耕备耕一线,各地各部门不断___农业基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亿万农民阔步走在乡村振兴大路上。
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觉、历史担当,着共产党人以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政治品格、精神状态走向未来。
③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____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新征程。
A.夯实 揭示 进而 B.坚实 昭示 因而
C.夯实 昭示 进而 D.坚实 揭示 因而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夯实:加固,引申意义为打牢基础,多用于建筑行业;
坚实:坚固结实;
根据①中“农业基础”的提示,选“夯实”恰当;
揭示:向人指出不易看清的事理;
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根据②中“共产党人以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政治品格、精神状态走向未来”的提示,选“昭示”恰当;
进而:连词,侧重于继续往前,更进一步;
因而: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根据③中“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新征程”“开启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可知:是递进关系,选“进而”恰当;
故选C。
3. 下列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
从学校来讲,B.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对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从家庭来讲,C.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从社会来讲,D.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好逸恶劳、看不起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A.“出现”一词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上“的现象”。故选A。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答案】B
【解析】
“诗经”在这里指的是书籍,应该用《》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一个完整句子,应该使用句号;“风”“雅”“颂”三者是并列关系,中间应该使用“、”号。据此,答案为B。
5.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这首诗构思奇特,想象丰富。
B.前四句描写了日落到夜里的美景:压城的黑云飘过,太阳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时值深秋,天幕上的深红与深紫相应生辉,好不迷人。
C.“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豪情。最后两句用典,写出了将士报效朝廷的决心。
D.全诗以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了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答案】B
【解析】
B.“描写了日落到夜里的美景”表述错误,应是描写了日落到夜里的战斗场景。本诗首句用“黑云”作喻,写敌人来势凶猛;第二句“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光,气宇轩昂,准备出击;第三句“角声满天秋色里”营造了激烈紧张的战争氛围;“塞上燕脂凝夜紫”写战场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为画面增添了悲壮的色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