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220字。

  河南省豫北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也是中国传统上的牛年。中华民族自古赋予了牛各种象征意义,有关牛的佳话、神话、风俗、典故等也广为流传。牛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一,排名第二。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项宝贵遗产,有着多元文化的生命力,它不仅具有浑厚的文化价值,更有厚重、深远的华夏农耕史价值。
  牛是重要的家畜之一。我国养牛的历史悠久,牛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社会,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牛文化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被创造与书写。《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立春日,人们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牛身形庞大且有力气,温顺乖巧易驯服。每年春天,万物复苏时,人们都是牵着牛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耕地播种,载拉运送,都是默默无闻的牛儿们的任务与使命。因此,古往今来,辛勤的劳动人民、博学的学者、才华横溢的文人诗者常常发自肺腑地歌颂、赞美牛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使得中国牛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绵延不断,熠熠生辉。
  除农耕外,牛在交通、食用、服饰甚至军事上都得到了广泛运用。如战国时代的齐国使用火牛阵进攻敌国、三国时代蜀伐魏的栈道运输就运用了牛,这是牛在军事上运用的典型例子。牛在人类告别“刀耕火种”的文明社会进化过程中,起过巨大作用,因此人们遂称牛为“仁畜”,甚至誉为“神牛”。牛是人们最崇拜的信物。
  牛对人们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以牛为标,化牛入性,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牛文化及勤劳奉献的民族个性。在我国的文化典籍中,牛有极高的象征意义。以乾、坤二卦统帅万事方物的《周易》,称“坤为牛”,即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即坤卦的象征物。由此可见,牛的资格与天同位。
  《庄子•养生主)篇中记载有“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是一位颇会宰牛的厨师,成语”目无全牛”“官止神行”等皆由此而来。关于牛的传说,最为精彩的当数“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诗经•小雅•大东》中的牛郎、织女,还只是隔着银河的两颗冰冷的星星,而在南朝梁殷芸的《小说》中则成了拥有坚贞爱情故事的两个神话人物。后来,清人许缵曾有“算来若不隔银河,怎见得、相逢更好”的脱俗之见。
  在古典文学史上,唐代文学大家柳宗元的《牛赋》,对牛的品格进行了高度的赞美;在绘画史上,有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在现代中国文学巨匠鲁迅的诗里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齐白石自称“耕砚牛”;李可染的画室取名“师牛堂”;臧克家有咏牛的诗句“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的奋蹄”;老舍也自取雅号“文牛”……
  由于牛受到人们的尊敬崇拜,所以常见的词语中也几乎涉及了“牛”的精、气、神等,这说明“牛”已深深融入中华文化之中。
  1.根据原文内容判断,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中国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得古往今来无论是劳动人民、学者,还是文人诗者,都常常发自肺腑地歌颂、赞美牛的任劳任怨和无私奉献。
  B.战国时代牛在军事上运用最广,所以人们遂称牛为“仁畜”,甚至誉为“神牛”。
  C.牛对人民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也表现在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牛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具有深厚魅力。
  D.《周礼•月令》中记载:“出土牛以送寒气。”其意思就是鞭牛是用来载拉运送的。这里的“土牛”指用泥土、纸等制作的牛。
  2.下列对原文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运用总分式结构,条理清晰地论证了牛对中华文化各个方面的重大影响。
  B.全文多处运用举例论证,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牛文化在生产、习俗、文学、精神等领域对人们的影响。
  C.文中引用《周易》中的“坤为牛”、《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证明了牛与人们的生活密切。
  D.文中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属于并列关系,分别论证了牛在农业生产、军事和民族精神塑造方面对我们的影响。
  3.下列各项内容的推断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牛与劳动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农业社会中牛文化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被创造与书写。
  B.在我国绘画史上,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李可染的《牧牛图》,以及文学作品中柳宗元的《牛赋》、李纲的《病牛》等,都是高度赞美牛的品格的杰作。
  C.因为牛体型庞大,所以牛是被人类较早驯养的动物,在农耕社会时,它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劳动工具。
  D.“俯首甘为孺子牛”“初生牛犊不怕虎”“牛气冲天”等诗句和词语都赞美了文中所论述的牛的精神品格。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
  公祭当天,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都会到场敬献花圈,并公开发表讲话。同时,公众的参与度也相当高,参加公祭的人数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