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180字。
2021年春季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检测题
八年级语文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
注意事项:
1.请选择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正确,请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选项涂黑。
一、(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第1题
石壕史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何”,多么;“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戍”,防守。“已”,这里指生命结束。
B.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叙述了杜甫投宿石壕村一户人家时的所见所闻,差役“捉人”是当时兵役中最不合理、最残酷,因而也是最悲惨的一幕。该诗核心人物老翁一家人的悲惨遭遇揭露黑暗残暴的兵役制度的同时,也表现了人们那种坚韧的爱国精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
C.这首诗的主体部分运用了对话描写,诗人巧妙地将差役的问话隐去,把老妇人的回答概括成13句话。从人物对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差役的冷酷无情,着实让人愤恨。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老妇人的机智果敢,大义凛然,爱家爱国的坚韧,不禁令人敬佩。
D.这首诗在叙述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主观色彩,没有发表议论,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事实里面,尽量让事实说话。如“有吏夜捉人”一句,既是叙事也是讽刺和暴露,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憎恨,并且唤起读者的憎恨。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2-4题
【甲】虽有佳肴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
B.教然后知困 困:困顿,窘迫
C.大道之行也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D.讲信修睦 修:培养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
B.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
D.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人们把不喜欢的东西抛弃在地上,是因为认为没有必要自己藏着。
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文都出自相传由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篡的《礼记》,该书汇编了战国至秦汉的儒家论著。甲文重点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乙文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