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30字。

  3.9《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
  【教学目标】
  1、结合书下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课文的意思,并且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逐层深入证明中心论点的写法。
  3、理解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兴趣
  我们济宁自古被誉为“孔孟之乡”,是因为这里诞生了两位大圣人。一位是被后人尊为“至圣”的孔子,另一位是被后人尊为“亚圣”的孟子。对于孟子,你知道哪些有关他的故事?(学生答:《孟母三迁》《断织教子》,找学生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并说说感悟。)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
  二、作家作品简介
  1.关于孟子孟子(约前 372一前 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2、关于《孟子》《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分,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散文,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论辩,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其中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诵读课文重积累
  1检查预习.找同学范读课文,提醒注意读准字音和句读,并找学生点评。
  (1)读准字音
  ①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干)
  为宫室之美(wèi ,介词,为了)为(wéi,动词,做,干)之
  ②所恶(wù,动词,厌恶)
  ③箪(dān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④羹(gēng 汤)
  ⑤蹴(cù 用脚踢)
  ⑥不屑( xiè认为值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