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70字。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渔家傲 秋思》课堂实录
师:上阙描写了一幅怎样的风光图?
生:词的上阕展现了一幅边塞风光图。 “塞下秋来风景异。”
师:这句诗中有一个字总体概括了作者所见边塞景物的特点,是哪个字?
生:“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作用: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
师:身为南方人的诗人对边塞风光有着怎样的体验呢?这“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
生:衡阳雁去无留意。大雁南飞:边塞已自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实际写天气极寒冷,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
师:有没有相关的诗句可以佐证呢?回忆我们学过的一首描写边塞雪景的诗歌。
生:“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生:这“异”还表现在“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四周响起了特有的声音:西风呼啸,驼马嘶鸣,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肃杀。
师:说的真好。“异”在“边声”
生:“异”还表现在“长烟落日孤城闭”,这是一座古城,而且城门早早的就关闭了。
师:城门关的早说明什么?是天黑的早吗?
生:战事紧张,戒备森严。
师:大家说的真好,将这首短短数字的词,解读出这么丰富的内涵。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到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师:词的上阙主要内容是写边塞的景。这景有何作用?
生:交代秋天的季节时令,渲染荒凉凄清,萧瑟的气氛。
师:词人充分运用视觉、听觉、感觉,将所听、所见、所感等现象连接起来,描绘出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秋景图。
师:下阕有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
生:浊酒一杯家万里,词人借酒消愁。
师:这杯酒是“浊”的,“浊”与“清”相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