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10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6.20《曹刿论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复述情节,背诵全文。
2.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的战略思想,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的形象。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二、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发现问题,积极动脑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理解本文的观点,是学习本文的又一重点,教师应通过设计带有启发性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分析、讨论来解决。
2.理解曹刿的“远谋”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难点,要从浅入手,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你能说出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有哪些吗?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齐鲁长勺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曹刿论战》即是叙述有关长勺之战内容的一篇文言散文。
2.简要介绍《左传》和本文背景材料。
(1)《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 684年鲁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当时,齐鲁两国都在现在的山东境内(齐都临淄,鲁都曲阜),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公元前 694年,鲁桓公出访齐国,被齐襄公暗杀。鲁桓公死,他的儿子庄公继位。由于齐襄公无道,他的弟弟小白预知齐国将有叛乱,便和鲍叔牙跑往莒国(现山东莒县)寄身。鲁庄公八年,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往鲁国。鲁庄公九年,齐国大夫雍廪杀死公孙无知。这时,齐国无君,鲁在公欲送公子纠回国为齐君,但齐襄公的弟弟小白先人齐即了君位,是为桓公。桓公因为鲁国欲纳公子纠的事,怀恨在心,在桓公即位第二年,就是公元前 694年,率军攻打鲁国,进行报复。这就是《曹刿论战》所记载的齐鲁长勺之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从此标题看出,文章把曹刿与鲁庄公对比写,通过曹刿与鲁庄公三问三答得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取信于民”,以及曹刿在战场上的指挥,最后以弱胜强,充分表现曹刿“远谋”。
(2)《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国的历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 722年以后 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文字化美,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3.朗读课文。
4.翻译课文: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十年春:鲁庄公十年的春天。
伐:攻打
师:军队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庄公将要迎战。
②原文: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