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20140字。

  平谷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监控
  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一支国际研究团队试图在埃及弯曲金字塔里,通过收集和分析塔内放射性宇宙粒子——“μ粒子”的数据,寻求破解金字塔建造方法之谜。
  弯曲金字塔位于埃及开罗郊区的达舒尔地区,为埃及第四王朝法老斯尼夫鲁时期所建造,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弯曲的斜坡。它的奇特造型,在人类建筑历史及埃及金字塔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关于埃及金字塔的建造理论,没有一个得到了百分之百的证实或检验,它们都只是假说而已。”遗迹创新保护研究所副主席希拉勒表示,“我们试图利用这项新技术,来证实、改变、升级或完善目前关于金字塔建造方法的假说。”
  目前,研究人员已开始对取自弯曲金字塔的μ粒子进行研究。μ粒子源自地球大气层,随着降雨来到地面。这些粒子可在人体和建筑物中穿行而不会引起任何伤害,但遭遇硬度较高的表面时,可被吸收或转向偏离原始方向。
  这个项目原理很简单:当地露天的宇宙线与金字塔内部的粒子流强度均可测,μ粒子穿进金字塔里时因其与建筑材料相互作用,粒子流强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因而科学家们可以根据两个测到的粒子流强度的不同,相对准确地得出金字塔建筑材料的信息。若研究者耗费足够时间在一地探测μ粒子,将可得知金字塔中空荡或质地坚韧密致的区域,以了解金字塔内部环境,进而揭开其建成之谜。
  研究小组还计划在胡夫金字塔进行μ粒子测试,负责人塔尤比表示:“即使我们发现某处有一米的空隙,都将带给我们新的疑问和假设,或许将帮助揭晓决定性的问题。”
  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在建成之后的3800年里曾一直是这个星球上最高的建筑。它由大约200万块巨石构成,巨石的平均质量达到2.5吨。现代机械学家认为,即使利用现代的建筑科技,想要重新建造一个千年屹立不倒的建筑物也很困难。以古埃及时期的技术,人们是如何把重达几吨的巨石搬运至金字塔顶端的呢?
  由于埃及人并未留下任何关于金字塔建造方法的记录,现代的考古学家只能在一些为数不多的古希腊记录中寻找答案。
  公元前150年前后,古希腊历史学家狄奥多洛斯访问埃及时记载,“坡道”在建造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考古学界认为,在古埃及时代,没有轮轴并且杠杆没有普及,工匠们在金字塔外部修建坡道,沿坡道把巨石一点点推上去,金字塔竣工之后再把坡道拆除。但是如果按此推论,这种坡道的角度就不能超过8度,因为角度再大的话,以当时的人力会无法搬运巨石。这也就意味着倘若修建一个像胡夫金字塔那么高的巨大建筑物,就需要一个长达1.6公里远的外部坡道。而修造这样的坡道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就要同修造整个金字塔所需的建材大致相同。而在实际的考古活动中,学者们也并未找到坡道遗迹。并且,金字塔旁也没有足够的平地可供建设坡道。
  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了回旋坡道理论,认为金字塔在建造时使用了一种改良的坡道,这种坡道类似于盘山公路,环绕着金字塔主体盘旋而上,这样就聪明地避免了垂直坡道遇到的难题。但也有学者指出了这种方法的瑕疵;建造过程中,金字塔主体可能会被攀附其上的坡道完全掩盖,造成整体建设难以控制,从而影响金字塔建造的精确性,并且在坡道拐角处巨大的石块难以转向。
  (选自郭晓薇的文章,有删改)
  材料二
  公元前450年前后,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胡夫金字塔建成2000年的时候访问埃及,记录下了当地的传说,认为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时候使用了某种“机器”。考古学界推测,古埃及人使用了一种类似桔棉的起重设备,将巨大的石块一层层堆砌起来。但是使用这种方法缺陷也是明显的。一方面,它需要大量的起重设备,这也就要使用大量木材;另一方面,金字塔越靠顶端,设备能够落脚的面积就越小,因此到一定高度后就不可能使用吊装设备了。
  几年前曾有学者在金字塔里发现了水道遗迹,因此推测,当时在建造金字塔时,除了大量人力外,还在河流与金字塔建造地中间挖了运河,利用水的浮力,运送巨石。使用水运当然能大量节省人力,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什么石头不会沉入水中?金字塔高度非常高,河水是怎么把石头运到高处的?
  专家指出,古埃及人将羊皮充满气,制成最简便的漂浮工具,并用绳索进行固定制成皮筏,将巨石从河中漂至金字塔建造地。当运到金字塔处后,聪明的古埃及人在向上的水道中设置了许多闸门,当第一道闸门开启的时候,石头就会浮到第二道闸门处,再关闭第一道,打开第二道,以此类推。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原理,在浮力与物体重量取得平衡之下,物体就会缓缓浮到最高的水面。因此只要有充足的浮力就可以让石头持续往上升,直到达到需要的高度。
  古埃及人利用这个简单的原理,在金字塔的四周都盖了同样的水道,可以从四方运送石头上来。水道随金字塔的建造高度而升高,但都以53度角向上建造。这个角度是经过计算的,它能让整个水道变得稳固,又不至于太倾斜而难以使用。工人只要在预计的施工位置,将巨石从皮筏中取下即可。等到金字塔完成后,只要将下方的层层水闸打开,水就会自己流掉。
  2007年,法国建筑师皮埃尔•乌丹提出了新论点,认为埃及人是在大金字塔外墙砌一道外置斜坡,胡夫金字塔最初的43米是经由外部坡道建造的。由于只需要搭建到43米高,坡道并不需要传统理论中的1.6公里长,而只需要400米就足够了。并且坡道不是传统理论中的“单行道”,而是并行的两条道。这样一来,工人能够交替加高两条坡道,而加高坡道的同时金字塔主体的建设并不会停顿。
  在建设之初,埃及人还建构一条内部坡道,内部坡道是一条螺旋上升的坡道,被预留在塔壁内侧10米至15米的地方,坡道的倾角为7度,在金字塔最初的43米建设中,它并不被使用。当43米的工程完工后,工人就开始拆除原有的外部坡道,将用于外部坡道的石料重新切割成大约两吨重的石块,然后通过内部坡道向上运送,继续建设金字塔剩下的103米。在这个过程中,法老的墓室也被建造起来。
  乌丹说,建造时金字塔的4个角是露天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巨石能够转弯。石块最终被“循环”堆砌到法老墓室上方。当金字塔大体完成,露天的角位再被填堵,构成金字塔的一部分。
  (选自报刊相关文章)
  1. 依据材料一,下列对“μ粒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具有放射性
  B. 源自地球大气层
  C. 对人体伤害轻微
  D. 可被物体吸收
  2. 依据材料一,下列对“μ粒子测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得出建筑材料的相关信息
  B. 能够了解金字塔的内部环境
  C. 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
  D. 可瞬间破解金字塔建造之谜
  3. 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胡夫金字塔进行μ粒子测试,成果显著。
  B. 用现代科技手段重建胡夫金字塔并非易事。
  C. 巨石构成的胡夫金字塔是地球上最高建筑。
  D. 轮轴的使用解决了胡夫金字塔的建造难题。
  4.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字塔研究的突破点是破解弯曲的斜坡之谜。
  B. 金字塔建造方法的零星记载来自于古埃及人。
  C. 金字塔的建造理论,有待于利用新技术验证。
  D. 金字塔建造的种种假说,大多缺乏科学依据。
  5. 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人们是如何运送巨石建造金字塔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对人体伤害轻微”错误。结合“这些粒子可在人体和建筑物中穿行而不会引起任何伤害”分析,原文说“不会引起任何伤害”。
  故选C。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好问,字舜徒,侍讲希哲子也。以荫补官。崇宁初,治党事,好问以元佑子弟坐废。后两监东岳庙。时蔡卞为帅,欲扳附善类,待好问特异。好问以礼自持,卞不得亲。及卞得政,当时据属拔擢略尽,独好问留滞,卞讽之曰:“子少亲我,即阶显列矣。”好问笑不答。
  靖康元年,以荐召为左司谏。钦宗谕之曰:“卿元佑子孙,朕特用卿,令天下知朕意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