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6750字。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签字笔写想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5.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律诗是在形式上比较复杂的一种体裁,它分为五律和七律,是一种通体五言或七言而格律谨严的八句诗(或说八行诗)。这八句诗的结构分为两个部分,中间四句是骈偶句,必须用对仗,首尾四句是不必用对仗的,当然如果自然而然对上了也是可以的。杜甫的《春日忆李白》,这里我们如果把首尾四句连起来念,往往就正是这首诗鲜明的主题,而中间四句偶句则是丰富这个主题的;前者仿佛是骨干,后者仿佛是肌肉或枝叶。律诗中写景的名句因此往往多出在这里,这种律诗之所以比长律好,就在于长律的偶句太多,往往产生肌肉或枝叶太多的现象,而律诗则分配得恰好。
  可是仅仅符合了对仗的规律还并不就算是律诗,如杜甫的另一首诗《望岳》,这里中间四句也是偶句,却叫做五古而不叫做五律,原因就是律诗还有另一条平仄的规律,而这首八句诗并不遵守,所以不是律诗。平声包括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声包括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第三声和第四声,还有古音中较为短促的入声。平声字较高,而且是可以拉长音的,所以比较明亮爽朗;仄声字较低,是不能拉长音的,所以比较低徊沉郁。律诗一般都用平声韵,其原因也就在此。由平仄均匀的起伏可以组成四种诗句。但是为了运用时更为灵活变化,在这些标准诗行的基础上又有一条变通的法则,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诗句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的平仄是必须遵守标准规律的,而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则无妨灵活运用,这就自然形成一种更简化的规律,从而把四种诗句合并为两种诗句。
  句与句之间平仄的关系,规律是把每两句作为一对,如果第一句的二四六是仄平仄,那么第二句的二四六就是平仄平,这字音上平仄的对仗同时又是结合字义排偶的对仗而来的;排偶的习惯是以空间对空间,时间对时间,花对草,鸟对鱼,实际上是一种相近事物上的门当户对,而平仄是以一种相远的姿态出现,也就是说以不同性质的声调来对立变换;这样就调剂了那相近的重复,不落于单调。至于每一对诗句与相邻的一对诗句之间,则是相邻两句(例如第二句与第三句)的二四六完全相同;这里乃是相同性质声调的重现,这也由于第三句在字义上是另起一联,它与第二句的关系仿佛是跳得远些,在平仄上就要求更为相近。所以,如果不符合于这种相近的要求,就叫做“失粘”。
  律诗就是这样一般的以对偶与平仄的讲求成为它的特色。可是例如崔颢的《黄鹤楼》,格律就是不谨严的,但它却是七律的杰作。据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登黄鹤楼,看见眼前的优美景致,诗兴大发,可是抬头看见了崔颢的这首题诗,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更好的诗句来,最后他只得写了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即使最好的律诗,也不一定就是平仄排偶上最严格的律诗。
  (摘编自林庚《唐诗的格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律诗在结构上的特征是:中间四句必须对仗,是一部分;首尾四句不一定对仗,是另一部分。
  B. 平声包含了相当于今天所说的第一声和第二声,平声字较高,音可以拉长,所以比较明亮爽朗。
  C. 律诗的平仄规律要求每一对诗句,排偶上相近,平仄上相远。
  D. “失粘”是指律诗中相邻的两句在二四六上的声调性质不相同,平仄上不符合相近的要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整体采取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末尾举崔颢《黄鹤楼》一诗作了补充论述。
  B. 文章举杜甫的两首诗歌为例,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而且使文章富有学术色彩。
  C. 文章在表述概念或观点时使用“相当于”“一般的”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
  D. 第四段李白的故事,证明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优秀的七律,符合审美要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律诗中间四句是丰富主题的,仿佛肌肉或枝叶,因此,把它删去对诗歌是有影响的。
  B. 通体五言或七言的八句诗,如果中间四句是骈偶句,它可能是古体诗,也可能是律诗。
  C. 律诗的特色是一般讲求对偶和平仄,但不遵循谨严的格律,难以写出律诗中的杰作。
  D. 仄声字较低,是不能拉长 ,不像平声字那样明亮爽朗,所以律诗一般不用仄声韵。
  【1~3题答案】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律诗中相邻的两句”张冠李戴。原文第3段说的是“至于每一对诗句与相邻的一对诗句之间,则是相邻两句(如第二句与第三句)的二四六完全相同……,就叫作失粘”。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错,文章整体采取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
  故选A。
  【3题详解】
  (二)实用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印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十四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齐备的产业体系,就业市场依旧空间广、潜力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