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20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教学目标:
1、 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
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2、提高赏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词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提高赏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词的风格特点;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壮志豪情。
教学方法:诵读 讨论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这一诗的国度里,宋词是继唐诗之后又一块璀璨夺目、竞放异彩的瑰宝。同学们知道宋词有豪放和婉约两派。有一个人在文学上将豪放的词风推向高峰,在军事上他也有卓越的才能。传说他曾亲率五十名骑兵冲进金军五万人的大营,生擒叛徒后安然而归,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人——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豪放词风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简要介绍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投奔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力主抗金。但一生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成为“济南二安”。被誉为“词坛飞将军”、“词中之龙”等。
三、学生诵读,分析文本:
解题:词牌名、题目以及怀古诗词的特点。
诵读词的上阕,进入分析。
“千古江山”,词的一开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中国自古以来有许多有志之士面对辽阔的江山总会抒发一些感慨,比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杨慎在《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问:他们为什么会抒发如此的感慨?(想要表达建功立业的理想和抱负)
问:词人面对千古江山首先想到了哪个英雄人物?(孙权)
问:为什么词人说孙权是英雄?(孙权抗击来自北方的侵略军曹操)
问:“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哪个字用的好?(觅,主观寻找,感情强烈,对英雄仰慕)
重点解释“舞榭歌台”象征英雄所创造的繁华业绩,“风流”意思是英雄遗风、英雄业绩。
面对夕阳下的杂乱草木和一条普通的街道,词人又想到了一个英雄人物——刘裕。找同学介绍刘裕,重在出身卑微,却立志成就一番伟大功业,于是就有了“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让同学分析刘裕军队的特点(武器精良,兵强马壮,勇猛如虎,为战争做足了准备)。
上阕小结
问:上阕词人想到了哪些历史人物? (孙权、刘裕。)
问:二人有什么共同点?(都在京口起步,都抗击北方敌军)
问:词人写他们两人想要表达什么?(借追慕孙权和刘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