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题,约13980字。
绝密★启用前
“皖豫名校联盟体”2022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虽然"生态美学"并不是我国学者首先提出来的,但正如蒙培元先生提出的观点∶"中国哲学是深层次的生态哲学。"我国生态美学贯穿于古典哲学中,与儒释道三家思想相生相伴,始终影响着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生态美学观在哲学上主要体现在对"生"的探究与重视上。儒家提出"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应远离对虚妄无形的神灵鬼怪的探索,而将重点放在"生"之事上。孔子也曾言"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些都体现了儒家重生、贵生的态度。儒家"不违农时""弋不不射宿"等观点便展现出在"人之生"的基础上对"自然之 生"的爱护和尊重,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道家则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明万物生于天道的过程,同时道家的"道法自然""道为天下母"及"万物齐一"等观点也表现出尊重自然、爱护众生的理念。佛家的"轮回转世""众生平等"等观点则体现出对生的无限渴望以及对自然万物生存状态的尊重。
中西方生态美学发展侧重点不同,有着"生态"与"环境"之辨。西方偏重于发展环境美学,将环境作为区别于人的一种背景、围绕物看待,这便有着"人类中心主义"的色彩。我国则重点发展 生态美学,"生 态"一词本身便将人包含于自然之中,人与万物在自然生态中和谐共生,消解了主客二分,也符合我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根本精神。此外,西方的生态美学在阐释我国传统艺术时存在理论不适用的情况。我国传统生态美学观在绘画、音乐、诗学以及建筑领域均有体现,而其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很难用西方理论进行阐发。例如在音乐理论方面,中西方音乐理论都强调音乐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便提出"音乐的和谐体现了宇宙万物的本原"。由于我国的音乐理论与古典哲学联系密切,《乐论》中往往涉及"天""和""性"等概念,例如《礼记•乐记》中提出"大乐与天地同和""乐者天地之和";《乐论》认为"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合其体,得其性,则和;离其体,失其性。则乖"。这些理论体现了我国古典音乐观中天人合一、万物共生的生态观念,但其中的特有概念和深层内涵很难用西方环境美学理论加以解读,因此需要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生态话语体系,对传统哲学中的生态美学观点进行阐释。
我国古典哲学中丰厚的生态美学观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同时也为当前构建中国生态美学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资源,这是我国发展生态美学的一个特有优势,"生生美学"的成功阐发便体现了这一点。"生生美学"作为一种生命美学是我国传统的生态存在论美学,与当前西方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具有相通之处。"生生美学"关注生命的创生、保育、流变,包含着天人合一、天人共生的理念。此外,传统生生美学向人提出了爱护自然、保持仁爱之心的要求,从德的角度展现了贵生的思想。
建设反映新时代生态文明需求的生态美学话语体系,我们在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生态美学思想的同时,还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其持续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实现中华传统生态美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传统美学思想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摘编自胡友峰《生态美学立论的深厚渊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轮回转世""众生平等"等观点体现出佛家对生的渴望以及生命高于一切的观点。
B.西方的环境美学将环境区别于人看待,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体现。
C.我国古典哲学为构建中国生态美学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资源,这是我国发展生态美学的一大优势。
D."生生美学"包含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故而在道德层面展现出贵生的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首先引用蒙培元对于中国哲学的论断,然后肯定了中国生态美学在我国思想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B.文章以《乐论》蕴含了天人合一、万物共生的生态观念为例,旨在论证我国音乐与自然生态密切相关的特点。
C.文章将中西方生态美学发展的侧重点进行了比较,指出它们主要的差异点在于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
D.文章通过对中国生态美学的哲学思想与发展的阐述,论证当下研究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不违农时""钓而不纲"等观点与道家的"道法自然""万物齐一"等观点,虽存在着一定差异,但也有同一性,即体现了"重生"的思想。
B.西方生态美学偏重于发展环境美学,将环境看作区别于人的背景、围绕物,且难以适用于我国传统艺术理论的阐释,尤其是传统生态美学。
C."生生美学"是我国传统的生态存在论美学,同时又与当前西方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具有相通之处,实现了中西方生态美学的完美融合。
D.我国当前的生态美学发展必须植根于传统生态美学之中,但需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使生态美学的发展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2021年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以来,各地高度重视,层层压实责任,千方百计挖掘粮食面积潜力,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
耕地质量事关粮食产能。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还要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保证农田"必须是良田"。截至 2020年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