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240字。

  2021-2022学年下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卷语文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古诗文默写。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蒹葭萋萋,___________。(《蒹葭》)
  (5)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6)选贤与能,___________。(《礼记》)
  (7)__________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8)《桃花源记》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桃花源环境的宁静祥和。
  【1题答案】
  【答案】    ①. 长歌怀采薇    ②.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③. 感时花溅泪    ④. 白露未晞    ⑤. 心忧炭贱愿天寒    ⑥. 讲信修睦    ⑦. 晓雾将歇    ⑧. 沉鳞竞跃    ⑨. 阡陌交通    ⑩. 鸡犬相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薇、萋、鹦鹉、晞、睦、鳞、陌”等字词容易写错。
  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既有物阜民丰的甲,也 tū①显出其与生俱来的文 明属性和特质。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说:中国是一个比历史还要古老的国家。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也可以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中国既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现代的文明型国家。中华民族曾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乙的重大贡献。小康中国既秉承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又开放创新、向其他文明汲②取智慧和营养,丙。
  (1)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根据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
  ①_______(A.凹  B.凸)    ②______(A.jíB.xī)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別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_(A.内容  B.内涵)    乙_______(A.不可磨灭  B.不可捉摸)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三个句子依次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由此产生了新的物质、制度、文化    
  ②不断续写着中华文明的辉煌
  ③创造了璀璨的精神成果              
  ④不断丰富人类文明的灿烂图谱
  A. ①③②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④①② D. ②④③①
  【2题答案】
  【答案】(1)    ①. B    ②. A
  (2)    ①. B    ②. A
  (3)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    (4)A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字音。
  ①A. 凹读作“āo”,指低于周围;B.凸(tū)显,意思是凸出显露。故选B。
  ②汲(jí)取,本意指取水,引申为吸取、吸收。故选A。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区分和搭配。
  甲处,“内容”的意思是指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事物;“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二是内在的涵养。语境中,主语是“中国”,“物阜民丰”作为修饰,用“内容”无法涵盖,“内涵”的意思更加深远,更加贴切。故选B。
  乙处,“不可磨灭”表示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会消去。“不可捉摸”的意思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根据语境,中华民族对人类做出的重大贡献,应选择“不可磨灭”来搭配,表示这种贡献不会被忘记。“不可捉摸”是不确定的,与重大贡献无法搭配。故选A。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与其”应该与“不如”搭配,表示强调和肯定“不如”后面的内容。结合下一句可知,下句说中国既是一个文明古国,又是一个现代的文明型国家,由此可判断画线句应该是强调中国是一个文明实体,因此应将“也可以”改为“不如”。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前面说中国向其他文明汲取智慧和营养,这种吸收和容纳必然会产生新的物质,①中的“由此”便是指中国兼容并包的态度和做法,是承接关系,因此先填①;而这些新的物质、制度、文化,都是取得的进步,“创造璀璨的精神成果”,成就更加重大,因此接着排③;再比较②和④,一个说中华文明,一个说人类文明,根据递进的顺序,先排②,再排④。故排序为①③②④,选A。
  二、阅读(70分)
  (一)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造意优美,构思巧妙,引导读者在平易中进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 旨趣。
  B. 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隐含着要领悟妙道先得走过曲折道路的哲理。
  C. 颈联两句移情于物,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D. 全诗的重心是“破山寺”,首联交待诗人行踪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5. 诗的尾联“此都寂”和“钟磬音”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4~5题答案】
  【答案】4. D    5. 示例:不矛盾。这是以动衬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反衬古寺的幽静,表达诗人淡泊的情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