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70字。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词义、句意理解
一、理解词语含意
1.思考方法:“一借三看四联”
(1)“一借”,即借助词语的固有含义。有的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与固有含义相去甚远,但大多数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与固有含义还是密切相关的。通常既要结合上下文,又要借助固有含义,才能正确理解。
(2)“三看”
①看词性:
名词(名词性短语):本义(实指义)→语境义(虚指、隐含义)→指代义(情感倾向)。
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形容词的特征义(形、色、姿、貌、态、味)→语境义(修辞义)→引申义(褒或贬、赞扬或反对)。
动词(动词性短语):动作(动态细节)→性格特征含义→主旨义(形象、性格)。
虚词:虚词本指(作用)→语境义(手法)→写作意图(情感倾向)。
②看位置:标题(线索、主旨)→文首(开门见山、统领全文、阅读兴趣)→文末(点题、观点、主旨);段首(角度、对象)→段中(勾连上下文)→段末(承上启下)。
③看效果:实写(人物形象,景、物的形、色、姿、味等)→虚写(人物性格,景、物的质、貌、态)的修辞效果、描写效果、抒情效果。
(3)“四联”
①“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应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对于某些关键词还要兼顾其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
②“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时依据此法。
③“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④“联”系手法揣摩。通过分析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揣摩词语背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要达到的效果。
2.答题思路
先说词语本义,再说词语的语境义。重点说语境义,语境义包括指代义、修辞义、主旨义等要点,可结合语境,说其一种或者加以组合。
另外,答题要注意“一同”“一转”。“一同”,指答案组成最好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