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9860字。
2021学年第二学期阶段练习
高三 语文试卷
练习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 积累与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2)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作者: 《过秦论》)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 ”。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网络安全是伴生性技术。网络安全不会约束数字化和信息化, , , , 。
①要平衡数据隐私安全与大数据产业发展
②将数据安全流动和数据价值发挥相结合
③以真正助推大数据产业发展
④应做好红线意识和安全流动两篇文章
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2)下面是一则某校学生会草拟的邀请函,以下4处画线句中,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尊敬的***教授:
我校定于本月16日下午2点在校图书馆举行民间文学理论报告会。您是著名的民间文学专家,【甲】对民间文学的研究造诣深厚,【乙】恭请您就有关民间文学的现状与发展高谈阔论,【丙】为莘莘学子做出认真的指导。【丁】希望您务必光临,敬谢不敏。
联系人:***
2022年3月
A.【甲】 B.【乙】
C.【丙】 D.【丁】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6分)
算法推荐时代的“过滤气泡”
①2016年,“后真相”被《牛津词典》选为年度热词,“后真相”的释义为:诉诸情感和个人的信念要比客观事实对形塑公众舆论的作用更大。很多学者把它与社交媒体和个性化推荐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社交媒体使用者不经查证分享来路不明的内容,推动了假新闻的泛滥;同时社交媒体所使用的算法技术,导致了“过滤气泡”效应,使公众更不易接触到与自己想法相左的信息,加剧了群体偏见。
②“过滤气泡”最早由互联网活动家帕里泽提出。他发现两个人使用谷歌检索同一词语,得到的结果页面可能完全不同;不同政治立场的人浏览同一个新闻事件,看到的新闻倾向也可能完全不同。比如2010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英国石油公司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帕里泽委托两位住在北部并且受教育程度相似的朋友在谷歌上搜索有关的消息。一位获得了其深水地平线漏油事件的信息;另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