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800字。

  16《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有关议论文的知识,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明确作者观点。
  3、学习本文流畅而凝练的语言,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4、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有关议论文的知识,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明确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流畅而凝练的语言,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苦与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
  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可见每个人对于“苦与乐”的认识都不一样。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苦乐观”的思考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学者。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晚年他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他的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全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2、写作背景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思考话题。对此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3、知识链接
  议论文  (1)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提出问题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